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腾讯新文创全面分享笔记:文化和艺术使人变得更美好(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5
摘要:也正是基于对IP这样的理解,我们逐步构建起了包含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影视、电竞在内的泛娱乐业务矩阵,而且发展势头也都不错,许多业务已经取得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位置,构成了腾讯在数字文化领域布局

  也正是基于对IP这样的理解,我们逐步构建起了包含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影视、电竞在内的泛娱乐业务矩阵,而且发展势头也都不错,许多业务已经取得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位置,构成了腾讯在数字文化领域布局的基础能力。

  事实上,也只有战略性的布局才有今天的成绩。如果单看某个业务,可能2012年根本不敢在前途渺茫的动漫上做投入,可能也未必敢于开始搭建网络文学业务,也就不会抓住合并盛大文学组建阅文集团的机会,甚至也包括不敢轻易进入门槛很高、风险很大的影视领域。我想,这也正是一个公司,需要有长期战略的原因,它可以让我们有不一样的价值判定。

image.png

  具体来讲,为什么当我们在2011年提出泛娱乐时,最早是从动漫开始?为什么不是文学、影视?

  首先,当时影视是敢都不敢想的。八九年前,影视和互联网的结合还比较弱。我们也清楚知道,在内部是很难快速培养出像陆川导演、黄磊老师这样优秀的编剧和导演,影视离我们还很遥远。

  而文学和动漫,作为IP的源头,可以低成本、快速地验证故事和IP,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目前那些在全球有着巨大影响力的IP,主要的来源,也是小说和漫画。

  但在2011年的时候,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盛大文学正如日中天,当时已经准备去纽交所上市。当时腾讯虽然有一个QQ阅读板块,但考虑到到当时市场的这个情况,我们还是选择了动漫,作为核心的切入口。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这些不同业务的布局规划,既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也有一定的特殊情况。

  回到八九年前,当时的中国动漫产业,大而不强,头部的就是喜羊羊、熊出没这样的作品,与互联网也没有紧密结合。当时的网络漫画,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用户基本上看的都是盗版。也没有什么国漫的创作氛围,当时的年轻人看的都是像《火影忍者》、《海贼王》这样的日本动漫作品。

  我记得在做2012年的商业计划时,我与Mark一起向Pony和Martin汇报,决定在游戏之外还要做动漫,也给了老板一个不小的惊吓。他问了我们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空间,中国动漫产业有未来吗?二是,即便有未来,我们的团队有这个能力和基因吗?我们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也举了很多日本和美国例子,我们也相信,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将来便捷支付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情况一定会改善,年轻用户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一定要去做。

  最终我们也成功说服了老板,而这一点,其实也是腾讯非常难得的一点,它始终是一家持续迭代的公司,是可以让一线团队不断尝试的公司。

  事实上,现在回头再看,动漫在构建IP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文学相比,动漫有更直观的角色和美术等视觉元素;与电影电视剧相比,它的创制门槛又比较低,相比于真人演员有更稳定的形象与版权,也不会受天气、场景、演员和导演档期的限制。

  后面再进入网络文学,是因为在硬性创作条件上,文学终归是门槛最低的,而且网络让有才华的人直接面向用户和市场,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机制,激发了巨大的创造力,而且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必然会成为一个创作的最大洼地,成为最活跃的IP源头。

  目前,仅在阅文平台上就有780万的网络作家,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同时进行文学写作,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虽然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存在内容注水、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但它却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影视产业最重要的IP改编源头。

  再说为什么成立腾讯影业。简单来说,影视是绝大多数IP构建中,绕不开的一环。从全球来看,影视依然是最重要的IP价值放大器,也是一种最大众化的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迪士尼、漫威不用讲了,苹果、亚马逊等国际互联网公司其实也在进入这个领域。但影视,确实又是一个协同广、难度大、投入多、风险高的业务,这一点,我想在座很多同学也都深有感触。

  所以,在2015年我们成立腾讯影业时,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也经常在劝诫团队,我们从零起步,肯定有很多坑要踩,很多课要补,我们没那么着急一定要赚多少钱,我们也不想多做一家传统的影视公司,但一定要敢于去学习,去探索,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可以沉淀的方法和机制,包括我们也在做数据方面的研究,因为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一部作品的得与失,而是能不能构建起一个体系化的影视生产能力。

  以上简单以几个业务为例,谈了谈我们在布局业务时的考量与决策依据。概括来说,我们要构建IP,想要实现多领域共生,我们就要搭建起一个完善的业务底盘,先把产业的活力激发出来,把IP金字塔底部的“多元演绎”和“商业变现”这两个“地基”搭建起来,不然一切想法都只是空中楼阁。

  新的发展引擎在哪里?

  很高兴看到,在过去几年里,不仅腾讯在率先布局泛娱乐,随着泛娱乐和IP概念的普及,整个中国数字文化产业,都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据腾讯研究院相关报告,去年,中国互联网文化娱乐市场收入达到265.2亿美元,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的443.1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而且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速和活力。这是难得的成绩,也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IP的构建,搭建起一个有支撑力的“产业底盘”。

image.png

  但这个快速发展的野蛮生长过程,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过去几年,数字内容以泥沙俱下的方式,实现了指数级的快速膨胀。但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在特定时间里,注意力和时间其实是有限的,用户也觉得信息越来越过载,被各种新信息和体验所包围,大家没有耐心,看剧都要几倍速的看。长线看这就是一个冲突,而这种冲突在呼唤真正优质的内容。

  所以近几年可以明显看到,社交网络和口碑评价机制,正在让好的作品更容易快速获得认可,差的作品瞬间口碑崩坏,很难再忽悠和割韭菜。优质的作品,那些能形成自来水的精品内容,开始成为行业竞争力的核心。用户的需求在升级,市场也在变得更加成熟,标准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规模,还要有质量。质量的评估很复杂,但我们可以直观地在全球范围内做个对比。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