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本地金融人才。除北上广深外,武汉、成都等城市在国内顶尖金融院系、金融机构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为当地培养储备优秀的金融人才。比如,武汉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超过百万的大学生,这为其建成中部区域金融中心、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和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是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比如,杭州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湖南有互联网人才“微信之父”张小龙、“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等,可发挥本地人才优势,依托籍贯地人才搭建外部资源流入本地的平台,满足当地投融资需求,助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第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增强外界“输血”功能 深圳、青岛、成都、杭州、南京、长沙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相继推出了人才引进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项目扶持、人才奖励、居留落户、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 图表2:区域金融中心引进外地人才政策一览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在事前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强区域的金融形象,吸引金融资源,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深入结合。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各地获取和整合金融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信息平台、论坛等。 第一,搭建金融信息平台 目前,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的信息平台的主办单位通常有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学术组织等。比如,武汉金融网由武汉市金融工作局主办,西部金融在线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广播电视台具体管理,深圳金融信息网由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主办等。这些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在金融经济信息发布、产品展示、推广宣传、人才培训、推动金融科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金融信息整合成本,提升了金融效率。 第二,举办区域金融论坛 举办区域金融论坛等金融会议,既有利于提升区域金融形象,提高地区知名度,吸引外部金融资源流入,又有助于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地区金融与产业资源深入融合。如湖南湘江举办2017《湘江财富之声》财富沙龙,集合金融专家、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为金融行业发展献策,为湖南省金融精英、政策制定层及企业家们提供前沿学术思想与观点参考;成都通过举办2013 年财富全球论坛,吸引了世界顶级的数百名商界领袖,通过这一论坛,从财富500 强企业中拿下了70 多个项目。 3、场地资源 场地资源是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资本聚集与整合的载体。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时,地方政府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在场地方面通常会给予一些政策优惠,如为其提供工作场所和场地补贴等。对于场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地方,尤其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或者新建自贸区,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利用虚拟地址注册企业。 第一,提供工作场所 地方政府对重点扶持项目或金融机构入驻免费提供场地或办公场所。比如,南京对入选扶持项目的,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 第二,提供场地补贴 地方政府为新入驻的金融机构或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补贴,分为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 一是租赁办公用房补贴。比如,青岛对“特区创业项目”在“人才特区”租赁办公用房给予补贴。租赁孵化器场地100平方米及以下的,按入驻面积给予第一年全额、第二年70%、第三年50%的租房补贴。租赁加速器场地的,按入驻面积给予第一年每天每平方米1元、第二年每天每平方米0.5元、第三年每天每平方米0.3元的房租补贴,补贴面积最高不超过1000平方米。 二是购买办公用房补贴。比如,重庆两江新区规定,购买办公用房及经营性用房的新引进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及其一级分支机构,其购买楼宇的自用部分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不同建筑面积的购房扶持,扶持总额最高不超过购房总价款的10%;符合条件的金融业机构可同时享受办公用房租金扶持与购房扶持,但两项扶持的总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第三,采用虚拟注册地址 部分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在场地资源方面进行了创新。比如前海在现阶段并无大规模成熟办公环境,无法让众多注册企业在此落脚办公,因此,采用虚拟注册地址的方式解决场地资源稀缺问题。 目前不少金融企业都选择以注册虚拟地址的方式进入前海。2015年上半年以来,前海注册企业数量猛增,企业总数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增长数量最多的是金融类企业。广东自贸区还通过各种途径公布了部分虚拟地址,以解决入区企业的注册之需。虚拟注册地址作为新建自贸区解决企业注册燃眉之急的方式,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的注册成本。 (二)资金 资金主要涉及财政资金、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区域金融中心资本密集的特性决定其崛起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打造区域金融中心需要财政资金引导、银行资金配合、社会资本参与。 1、财政资金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