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发文提出建设的区域金融中心不多。比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意见》,提出支持把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杭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央行发布的《建设哈尔滨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规划》,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就等于走上了“高速公路”。 省政府一级的发文一般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往往体现在金融业发展规划、金融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宏观文件当中,但也有例外,比如2011年8月10日《加快推进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由山东省政府发布的。 而详细的区域金融中心规划往往由市政府发布,以方便具体分工与执行,但是依然有很多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在市级层面上没有提出专门的规划,这也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同时,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还存在内部协调的问题。以湖南为例,长沙的开福区、天心区、湘江新区都在打造金融中心,湘江新区还隶属于岳麓区管辖,只是把岳麓区的窗口前置。常德也在积极建设省内金融中心。针对这种情况,省里要统一规划,各区之间军心要齐,不能发生冲突。 二 城市金融发展模式: 各取所长打造五种特色功能中心 对于区域金融中心要综合还是要特色,除了北上广深,可能其他城市还是要以打造特色的功能性金融中心为主。现有城市在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时,主要侧重于突出以下几类特色: (一)资管型金融中心 资管型金融中心以资产管理为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基金、信托等资管机构入驻开展金融业务,从而带动当地金融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资管型金融中心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模式。 一是打造财富管理中心。财富管理模式在吸引区域私人财富、推动区域理财、业务处理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一模式在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如瑞士、新加坡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在我国,青岛率先尝试打造以私人银行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中心,拥有全国首个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海口也表示将依托海南自贸区(港)重要金融聚集地的优势,打造海口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二是建设基金小镇。基金小镇是一种新兴的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吸引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集聚,快速形成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常德柳叶湖清科基金小镇等等。 资管型金融中心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分布于经济基础扎实的城市。尤其以产业基础良好和金融相对活跃的二线城市居多,比如青岛、杭州、长沙等。这些城市虽然在金融机构数量上不如一线城市,但现代产业结构比较完整,经济基础比较扎实,能够为资产管理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与经济保障。 (2)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和大连、郑州等交易型金融中心,无论是青岛财富管理中心还是杭州基金小镇都处于从规划到落实的初始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以及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规范。整体而言,资管型金融中心具有极大的潜力和想象空间。 资管类金融中心的呈现出多元化良性竞争的趋势: (1)形式多元化。从青岛的财富管理中心到杭州的基金小镇,不同的城市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展现出各地鲜明的创新意识。 (2)服务对象多元化。青岛服务于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和长沙则着力于吸引基金机构入驻,各自着眼点与定位不同,决定了今后的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 (3)政策多元化。这些城市目前已施行的政策具有多样性,既有信息公布、配套设施建设间接手段,也有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直接手段。 案例一:青岛财富管理中心 1、经济背景 青岛市具备经济发达、产业成熟、金融体系完备等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第二产业已经比较成熟,第三产业发展也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还建立了适合财富管理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外,青岛还是空港、陆港、海港的枢纽,运输体系四通八达,具有良好的区位经济优势。 2、核心定位 青岛市以财富管理为主题,打造国家级综合性和专项性金融改革试验区。 3、主要举措 (1)聚集财富管理机构。截止2016年末,青岛引入13家私人银行、8家财富管理中心、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达到837亿元,是2014年末的1.4倍。 (2)设立财富培训机构。青岛与招商银行合作设立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学院,吸引山东大学财富管理学院、中信证券财富培训机构落户青岛。围绕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特点,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平台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3)实施财富管理创新政策。实施跨国集团人民币集中运营管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各类财富管理创新政策,并在全国首次将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范围拓展到境外一级市场投资并购和有监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的财富管理体系,引进产融结合的消费金融公司、债务管理公司等业态。 (4)推动金融服务实体。青岛市三次组织开展“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千家企业活动”,对接3200家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730亿元。同时,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财富管理十大配套产业规划,同时发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新型财富管理机构在助推十大产业改造升级中的作用。2018年,青岛全市通过上市、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行债券等资本市场渠道融资1410.9亿元,较去年提高53.92%。青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达到160家,备案基金269只,管理规模550亿元,投资项目670个,投资规模483亿元,其中投向青岛的项目222个,投资规模165亿元。 (5)完善配套服务保障。青岛市调动全市资源,统筹区域功能,完善配套产业,为试验区建设和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和保障。 4、成功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