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行情

旗下栏目: 新车 导购 行情 养护

朱振鑫:未来十年城市发展必须抓金融(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8
摘要:(2)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发展大数据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重要布局的发展战略。贵州省政府在2014年2月25日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

  (2)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发展大数据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重要布局的发展战略。贵州省政府在2014年2月25日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贵阳市政府迅即在2014年5月14日出台《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优先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大数据开拓者和领先者。

  此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与贵阳、广州等50余城发起成立“中国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与清华、北大等20余所高校联合成立“中国大数据交易联合实验室”;与两院院士沈昌祥合作建立我国第一个大数据领域院士工作站;与中信银行合建金融风险大数据实验室,共同完善数据交易体系,助力“数据强国”建设。

  贵州省积极就基础设施的层面开展与科技公司的合作。2014年,贵州省政府和阿里巴巴达成《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云上贵州系统搭建是合作重点。苹果公司授权云上贵州作为苹果在中国大陆运营iCloud云端数据服务的唯一合作伙伴,在2018年2月28日后,云上贵州负责中国区所有iCloud的数据。

  5、发展历程

  2015年4月14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首批数据交易卖方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买方为京东云平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在交易所平台基础上,大数据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等多方共同组建大数据交易商(贵阳)联盟,首期对接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100多家企业。

  2015年5月20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电子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2017年4月25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公布《2017年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首批重点企业名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大数据核心业态大数据交易企业入选。

  截至2017年5月,交易所交易额累积突破1亿元,交易框架协议近3亿元,发展会员超1000家,可交易数据产品近4000个,可交易的数据总量超150 PB。连续三年(2015-2017)承办“数博会”核心论坛——中国(贵阳)大数据交易高峰论坛,发布《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报告)》、《贵阳大数据交易观山湖公约》等成果,引领大数据交易产业发展。

  6、辐射作用

  如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样,诞生在贵阳的中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助推贵阳经济发展形成了后发赶超之势。

  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发展平台的建设,戴尔、惠普、京东、富士康、宽带资本等行业巨头相继落户,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贵阳着力发展数据中心与呼叫中心,预计到2020年打造30万座席规模的呼叫中心产业集群,聚集超过100家呼叫中心企业,带动70万人就业。

  (四)投资型金融中心

  投资型金融中心,是以完善金融投资为重点,吸引投资机构,拓宽投资渠道,发展投资市场,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金融中心。

  投资型金融中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投资方向多样化。不同的地区投资倾向是不同的。重庆的八大投以基础设施为投资方向,广州以绿色金融领域作为投资领域,杭州则重点投资于文创产业。这些区域投资性金融中心摒弃了传统的“大而全”的投资模式,专注于某一领域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投资特色,也提高了投资效率。

  (2)依赖区域优势,具有区域特色。这些投资型金融中心之所以形成鲜明的投资特色,主要源于各地的区域特征各异,发挥比较优势。重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强烈的需求,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州地处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优美,适合发展绿色金融;而杭州文化气息浓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资型金融中心呈现以下趋势:

  (1)政府引导色彩淡化,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投资型金融中心的打造都是由政府牵头带动,因而在初创建设期呈现出较强的政府主导色彩。随着投资型金融中心的基础建设完善,今后将会更多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引入市场机制,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进行自我完善。

  (2)投资渠道更具多元化。虽然目前的投资型金融中心已呈现出分明的区域色彩,但是对于单个金融中心来说仍有多元化发展的潜力。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更多的投资者入驻,将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向。

  案例五:重庆八大投

  1、经济背景

  从2007 年起,重庆的GDP 增速一直处于全国前五位。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在重庆的整体经济结构中贡献显著,从2001 年到2016 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 的比重从最初的35.26%升至98.87%。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部分,重庆市基建投资从2001 年的308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 年的4356.17 亿元,年均增幅约20%。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出台“4 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重庆市也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2009 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升了将近10%,其中基建投资额增长30%。在此期间,重庆市国资委所属的几大城投平台不仅负责大量城市建设工程及后续运营,同时也承担了为基建投资融资的职能,通过发债、贷款、信托投资等方式为政府的基建项目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2、核心定位

  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3、主要举措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地方政府操盘资金来源。八大投资公司作为相互独立的投融资平台,分别负责水利、交通、桥梁、电力、通信等各个方面,覆盖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公益设施的主要领域,各投资平台不仅在各自领域发挥投融资功能,同时也提高了运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同领域对资金的相互挤占。如水务控股主要特许经营主城区供排水、污水处理;水投公司主要对“九五”项目清资确权,加快区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庆高发司的主营业务为重庆高速公路(或收费站)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债、土地储备收入、规费、存量资产和税收返还。

  (2)创新发展政府融资模式,引入市场资本。渝富处置不良资产,运作土地资本;渝城投通过信托融资、债券融资(发行企业债融资)和BT 与BOT 模式募集路桥、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

  (3)政府监管:“三不政策”与三个平衡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