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阅读南开:百年教育史的中国样本(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6
摘要:1925年,南开决定,除英文课外,所有课程改用国语讲授。1927年,教务会议通报,不再使用美国原版教材,结合实际自行编辑教材。为让师生了解日军侵占东北情况,张伯苓还在南开成立了满蒙研究会(后称东北研究会),组

  1925年,南开决定,除英文课外,所有课程改用国语讲授。1927年,教务会议通报,不再使用美国原版教材,结合实际自行编辑教材。为让师生了解日军侵占东北情况,张伯苓还在南开成立了满蒙研究会(后称东北研究会),组织师生实地考察,并编写了《东北地理教本》。对东北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成为此后日军轰炸南开的重要原因。

  1928年春,张伯苓主持制定了《南开大学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了“土货化”的办学方针。所谓“土货化”,不是对于东方文化、精神的固守和复古,而是“关于中国问题之科学知识,乃至中国问题之科学人才”,更进一步的表述,就是“知中国,服务中国”。实质上,张伯苓的办学理念,就是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以中国历史、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这可视为南开日后办学不变的理念和独特的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土货化”并没有改变南开走向国际化的方向,而是进行了一些具体措施的调整,这令南开走在了教育理念的前沿。经济学家何廉是推行“土货化”方针的先行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陈宗胜说,何廉从耶鲁大学回到南开后,就提出了“要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问题,河北高阳土布织造业与开滦煤矿考察等。

  除了创办中国高校的第一个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何廉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建立了反映当时物价及市场变动的“南开价格指数”(简称“南开指数”)。陈宗胜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在国内繁盛程度仅次于上海,解放北路有“小华尔街”之称。因以纺织业著名,上海、青岛、天津三地还有“上青天”的说法。有人统计过津沪两地保险公司的数量,上海有两百家,天津则多达三百多家。但关于物价指数,当时在天津乃至全国也没有人研究。何廉的研究就从天津展开,“最开始很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说,斤两、汇率的统一,不同种类产品的加权等”。

  何廉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有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津沪外汇指数、天津零售物价指数、华北批发物价指数等,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他们创办的《大公报·经济周刊》上。一时间,南开指数蜚声海内外。

  张伯苓建立的另一个“土货化”办学途径就是实业兴学。1921年,南开与河南六河沟煤矿董事长李祖绅合作,增设了矿科。1929年,南开理学院又增设了电机工系,并在天津电灯电车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张伯苓的考量是,学科设置最大程度上与国家需求对接。南开的发展要基于天津的城市特点,除了作为商业都会,天津有成为华北大工业中心的前景。

  实业兴学的突出代表是南开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建立。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南开化学系。他回顾说,1930年代,南开两个最著名系所,一个是何廉创立的经济研究所,另一个就是应用化学研究所。当时,制酸、制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而天津地区的化学化工行业在全国处于前列。从1914年起,有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之称的范旭东,就在天津先后开办了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与永利制碱厂。

  南开的应化所是全国高校有据可查的第一家。《南开大学报》称,当年,在给研究所定名时,张伯苓特别强调了“应用”二字。在应化所建立的同时,南开化学工程系也成立并开始招生,为培养“洽合中国环境”、实现“中国化学工业之发达及自给”之人才,也为今后成立工学院做准备。

  毕业于南开化学系,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回来的张克忠任应化所所长。当年,应化所的业务相当广泛,包括手电反光镜的化验分析、面粉厂锅炉水的软化、草帽厂草帽辫的漂白、雪花膏原料硬脂酸的制作等。最大的一笔订单来自天津利中公司,应化所以远低于所需的费用为其建造了一座日产三万吨的硫酸厂,1933年6月开始投入设计,1934年建造完成。

  在前期办学基础上,1934年,张伯苓明确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公”能化私,“能”则是培养为公服务之能力。南开一出生不久即到达顶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开,就与北京的北大、清华,上海的复旦,一起被称为“北清复开”。彼时,天津民间有一种说法:“天津卫有三桩宝:永利、南开和《大公报》。”

  “知中国、服务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由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导,由天津市教育局辅助管理。在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南开大学实力最雄厚的工学院,包括化学工程系(含应化所)、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在内,整建制并入天津大学,南开由一所文、理、工、商齐备的综合性大学变为文理综合类高校,这在实质上削弱了南开的实力。基于院系调整,天津大学由原址天津西沽迁往七里台,即现在的老校区,南开校园的一部分也让给了天津大学,从此开启了与天大隔墙而居的时期。

  虽然化学工程系被分走,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开的化学学科依然在全国是领军角色。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说,建国初期,国内农业虫害严重,农药研究领域却一片空白,而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南开化学的研究就开始从1949年之前的无机化工转向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的农药化学,“一直抓国家需求,南开的农药其实在中国是开山的地位”。

  从1957年起,除去其间的1970年~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化学家杨石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直至1981年。他也是继张伯苓之后,又一位对南开影响至深的人物。

  杨石先的第一名研究生、南开大学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8岁的李正名回忆说,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召开,周恩来主持,杨石先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者希望南开能承担国家研制有机农药的任务。周恩来说,“你先找几个人工作两三年,先不要向国家伸手要钱、要人。你们做了工作,国家自有安排”。杨石先接下了这一委托。他动员了自己西南联大时期的学生、当时已留学归国担任教授的陈天池和陈茹玉,三人每人带一个助手,开始攻关。

  1958年,在思源堂东面的几间小平房内,杨石先、陈茹玉等建立起了“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当时没有专用设备,仅有普通大瓷缸,还用木棍搅拌(来使反应产生)”,李正名说,就这样生产出了国内急需的杀虫剂产品,填补了中国的技术空白。这一年,包括李正名在内的南开化学系一批青年教师还连续工作40个日夜,帮天津市农药厂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的合成工艺,并交付农药厂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