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载5G车联网和L4级自动驾驶的东风Sharing-VAN无人车出现在武汉市区的一些消毒现场,15分钟就可以完成1万平方米消毒作业,省时高效,还避免了人工作业的风险。在战“疫”中,类似的5G车联网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其中,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是一个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任务。 “发展5G车联网,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可以推动5G相关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新兴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战略品牌总经理吴冬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零部件产业面临新机遇。 ▎5G车联网撼动产业链无人配送车、智能机器人走红,它们行驶在测温巡逻、病房送药、消毒喷洒的现场……在这场科技抗“疫”中,自动驾驶车在特定场景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得以体现;车辆大数据管理平台在涉“疫”车辆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背后,从功能的实现到分支的各系统组合,再到细分的组成各系统零部件硬件以及软件,涉及庞大的零部件体系。 “5G车联网的应用,与V2X(车与外界交互)车与外界互联技术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告诉记者,《通知》中提出的上述意见,能够促进LTE-V2X规模部署,推动5G车联网研究和应用,分别从技术、应用、管理三个层面,由车联网到先导区,再到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以及技术标准和协议,一步一个台阶地推动5G车联网的稳步发展,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新型零部件软件、硬件的支撑。 如其所言,5G车联网本身就是智能汽车的组成部分和支撑体系,甚至有人将车联网称为一套新型零部件系统。《通知》要求,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 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这些“任务”的实现,都是依靠最常见的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电子地图、操作系统等基础零部件来实现的。 现在自动驾驶车辆上安装的雷达一般都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其中,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的雷达;而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探测雷达。从工作原理上看,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基本类似,都是利用回波成像来显示被探测物体,就相当于人们用双眼探知而蝙蝠是依靠超声波探知的区别。 两种雷达有四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激光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一条直线,毫米波雷达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一个锥状的波束。 二是激光雷达具有探测精度高、探测范围广及稳定性强等优点;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受到频段损耗的直接制约,对周边所有障碍物无法进行精准建模。 三是激光雷达通过发射光束进行探测,受环境影响较大,光束被遮挡后就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无法在雨雪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中开启;毫米波导引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因此可以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探测,在这一点,毫米波雷达更胜一筹。 四是激光雷达价格更高,激光雷达在测距、识别障碍物方面比毫米波雷达更准确,但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量远超毫米波雷达,需要更高性能的处理器来处理数据,成本高了,售价自然就更贵。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各有优劣,谁也无法取代谁,两者正好起到一种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很多自动驾驶汽车都配装了两种雷达。”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 自动驾驶车辆上人人都认识的零部件,就是车载摄像头。车载摄像头是实现众多预警、识别类ADAS(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基础。在众多ADAS功能中,视觉影像处理系统较为基础,对于驾驶者也更为直观,而摄像头又是视觉影像处理系统的基础。 在自动驾驶和辅助自动驾驶诸多功能的实现中,车道偏离预警(LDW)、前向碰撞预警(FCW)、交通标志识别(TSR)、车道保持辅助(LKA)、行人碰撞预警(PCW)、全景泊车(SVP)、驾驶员疲劳预警等众多功能都可借助摄像头实现,如特斯拉Autopilot 2.0的硬件系统中,就包含8个摄像头。 一般情况下,摄像头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和内置四个部分。前视摄像头使用频率最高,通过算法开发优化,单一前视摄像头可以实现包括行车记录、行人识别在内的多重功能。 近年来,侧视摄像头代替后视镜逐渐成为趋势,由其担任盲区监测,车辆的安全系数更高。在自动泊车系统中,要调用车身周围多个摄像头,同时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图像处理单元矫正和拼接之后,形成一副车辆四周的全景俯视图,实时传送至中控台的显示设备上,由软硬件结合完成这一整套动作。 如今,从4G主导的LTE-V2X到5G-V2X,通信速度加快,需要更多相关的新型零部件。《通知》所提出的5G车联网包含的高速通信、高精度定位、自动导航、车辆大数据管理平台等,都是相关的零部件构成的系统。在吴冬升看来,其中的自动驾驶的技术支撑,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聪明的车,即单车智能+5G-V2X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其中软硬件配合上,包括决策层、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传感器、处理器及V2X云平台和路侧单元、大数据与线上应用等; 二是智慧的路,涵盖感知、传输、计算三大核心能力; 三是灵活的网,移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将于车联网深度融合; 四是强大的云,提供车路云一体的云端管理、决策、控制能力; 五是自由的人,享受真正的智慧出行。他认为,消费者享受的业务会出现基于LTE-V2X安全类和局部效率类业务+5G Uu大带宽信息娱乐类业务和全局效率类业务+5G NR-V2X自动驾驶类业务组合的模式。 “《通知》的核心是5G车联网,但是涉及的零部件领域十分广泛,这是推动5G车联网建设、促进智能驾驶产业落地的基础与前提,也必将为零部件带来新的重大产业机遇。”邓志东表示,当前,国内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已有企业生产,但车载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模组封装市场基本上为日韩厂商主导。 ▎率先制定5G车联网标准《通知》明确提出,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同时,强化5G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围绕5G各类典型技术和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典型应用场景,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