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培育青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领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辽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青年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文化研究、创作、表演、传播、经营、管理、志愿服务等青年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海外引进并举,用好国内优秀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 (三)青年健康 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健康辽宁战略,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青年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不低于80%;各类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辽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强省战略目标。 发展措施: 1.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保证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得到落实。组织青年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培养体育运动爱好,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开展健身运动。鼓励和支持青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 2.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注重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发展,指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对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研究、管控和疏导,引导青年形成合理预期,主动防范和化解群体性社会风险。加强青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心理卫生知晓率。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重点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学和职业学校普遍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高校按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构建和完善青年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机制,促进青年的积极发展,强化青年发展性研究,普及发展知识。加强源头预防,注重对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研究分析,及时识别青年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缓解青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 3.提高各类青年群体健康水平。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解决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青年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引导高校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大幅度降低在职青年职业病发生率。关注进城务工青年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助残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4.加强青年健康促进工作。编撰和出版有关生命教育的读物,引导青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参与公共场所安全演练,开展灾害逃生、伤害自护、防恐自救、互助互救等体验教育,增强青年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强化青年人群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青年群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加强运动、合理膳食、控烟限酒。完善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性病发生率。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青年婚恋 发展目标: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 1.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将倡导婚恋文明新风融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体系,积极倡导广大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念。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婚恋引导教育,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利用新媒体广泛传播正面的婚恋观念,鲜明抵制负面的婚恋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倡导结婚登记颁证、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倡导青年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教家风。 2.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辽团缘”省级婚恋交友平台,为各行业、各领域有需要的青年搭建起安全、可靠、便捷的婚恋交友桥梁。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推动市场监管、公安、网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加强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加强对婚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