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对能源林建设的预期。作为理性人,户主种植能源树种之前会根据自身情况对种植的成本和收益状况进行预期判断,并依据预期结果进行决策。户主预期成本越高,种植能源树种的意愿越低;户主预期收益越高,种植能源树种的意愿越高。 (二)内部因素之二——林农家庭生产经营特征因素 林农家庭的生产经营特征主要包括林地面积和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林地是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决定性条件。通常情况下,林地面积越大,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概率越大。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人的比重与林农是否改变林业种植习惯息息相关,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说明林农现有的林业生产收益状况良好,因而很难做出改变种植习惯的行为,种植能源树种的意愿就低。 (三)外部因素 影响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外部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林农所在村社的特征因素和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包括是否拥有林权证、政府是否提供帮助、村干部是否宣传相关政策,等等。林农是否拥有林权证决定林农的林地用益权,拥有林权证能确保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收益,而没有林权证会使林农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收益归属面临风险。政府提供的帮助,例如免费发放种苗、提供生产技能培训、提供补贴等措施是降低林农生产成本的举措,能起到正向激励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作用。村干部的宣传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承诺,有助于稳定林农的收益预期,因而有助于提升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积极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林农种植意愿的Logistic模型设定 1.二分类Logistic模型 2.变量选取 1)因变量。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意愿可分为愿意参与和不愿意参与。因此,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意愿选择是个二分类离散变量。林农表示对能源林建设有明确的参与意愿时,因变量为“1”;林农明确表示没有参与意愿时,因变量为“0”。 2)自变量。根据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及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户主特征、林农家庭生产经营特征、外部环境3类变量作为自变量,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数据是“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和“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成果。课题组于2012年8月份实施了此次调研,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调研工作,并通过政府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调查地点为福建省建宁县政府,伊家乡兰溪村、伊家村,黄埠乡黄埠村,溪口乡溪口村,濉溪乡圳头村,均口乡修竹村、隆下村、黄岭村,黄坊乡武调村。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林农家庭的基本情况、林农家庭人均年收入、林农对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认知情况、能源林林地经营情况几个部分。本次调研完成125份问卷,其中123份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8.40%。有效问卷的相关统计特征见表2。 福建省为缺能省份,主要能源资源为水力资源,有少量的煤炭资源和一定的风能、潮汐能等。但是福建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为63.1%,居全国首位,林业资源能源化潜力巨大。福建省可以开发利用的相对成熟的能源树种为无患子、乌桕、三年桐、千年桐、光皮树,在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其中无患子果皮可用于制作天然洗涤用品,果核含油率高达40%,可提取油脂转化成生物柴油,枝叶皮可人药,主要分布于三明市建宁、宁化、尤溪,龙岩市的武平、长汀,南平市顺昌、建阳,莆田市仙游,宁德市周安、诏安等地,总面积达14000hm2。无患子与其他树种相比,综合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好,具有比较优势,具备产业化发展潜力。福建省以无患子产业化为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 建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属于三明市辖区内比较落后的县,据《福建统计年鉴2013》显示,2012年,建宁县常住人口12.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1万人、乡村人口7.70万人。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民多务农和外出打工,农民人均纯收入8589元。建宁县政府以无患子原料林基地建设为契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机会。为引导林农进行无患子种植,在全县采取了村干部宣传引导、免费提供种苗的方式。种植地点多位于在门前屋后及较贫瘠的林地上。建宁县福建源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林农”的模式,利用雨雪冰冻灾害林地建设了20010hm2无患子原料林种植基地。2010年,建宁的无患子原料林建设基地规划通过了福建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被国家财政部列为“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粮引导示范基地”,同年,建宁县喜获“中国无患子之乡”称号。 四、模型拟合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012年林农调查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采用的回归方法是Enter方式,即在检查容忍度的前提下,所有选择的变量都进入回归方程,得出的估计结果见表3。 从模型的拟合优度来看,一2对数似然值估计为128.262,调整R2值为0.383,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有效,模型具有相当的可信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能源林建设预期对林农能源树种种植意愿的影响显著。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里的林地面积越多,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低,对能源林建设预期越好的林农更愿意进行能源树种种植。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能源林建设的预期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水平在1%以内,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显著水平在5%以内。而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是否打过工、是否了解能源林建设的概念和政策、是否支持能源林建设、是否拥有林权证、是否知道当地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等变量对林农能源树种种植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户主特征中,户主的性别、年龄和是否打过工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户主性别、年龄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前文户主年龄对能源树种种植意愿影响的分析一致。 在林农家庭生产经营特征中,林地面积和,休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林地面积变量对种植意愿的影响方向为正,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种植意愿的影响方向为负,验证了前文的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