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省的体育产业来说,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它们都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时光。但随着国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慢慢回到正轨,体育产业最为难熬的冬天也已经过去。 如今,福建省体育局正加速推进复工复产向稳产满产转变、秩序恢复向市场恢复转变、心态稳定向信心稳定转变,努力实现全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省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对于福建体育产业来说,这是一次利弊交织的新挑战,是一场危中存机的新战役,是一次体育治理的新考验,“要树立‘变局’意识和‘变局’思维,提高应对‘变局’的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精准破解问题和瓶颈制约,推动我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要君行早,春色倍还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福建体育产业正在从疫情的阴霾中走出来,迎来复苏的阳光。 送上“及时雨” 疫情防控下的统筹发展,企业复工复产难度加大,用工、融资、物流、引才等由来已久的困难表现得更直接更明显。然而,福建省体育局新招高招硬招迭出,为体育企业送上“及时雨”,全方位助力复工复产顺利推进。 5月中旬至下旬,福建省体育局局领导带队深入九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调研。调研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围绕产业链的畅通抓复工,化疫情之危为发展之机,指导企业瞄准科技前沿,在复工复产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释放产能,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通过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各个调研组收集了基层的意见建议,紧抓问题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发力推进重点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以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福建体育产业“航空母舰”。 组织复工复产跟防控疫情一样,既是没有硝烟的实战,又是治理能力的大考。 省体育局结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任务,持续深化体育资源释放,推动体育企业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和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对每一个重点企业明确挂钩服务的分管领导、联络员,建立企业复工复产的跟踪台账和跟踪机制; 协助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企业申请有关各级政府和部门有关税收减免政策,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防疫物资、原材料供给、交通物流、用水用电、人才招聘等方面予以支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消费券,通过发放体育消费体验券,扩大受众范围,加大折扣力度,叠加优惠等措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在借助政策帮扶的同时,我省体育企业全力克服困难,加快脚步重回正轨,释放产业新能量。省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从原来的“自我防护”到现在的“协同防护”,由原来的“自我出招”到现在的“互补共赢”,一切都是从企业角度出发。 跑出“加速度” 15日傍晚,乔丹体育鞋业中心,伴随着智能切割机的轰鸣声,工人们正紧张有序生产下一季的运动鞋。 “公司6000多名员工已全部返岗,生产线也满产能运转。”乔丹体育总经理王飚说,尽管2月份几乎停摆,但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国内市场正逐渐回暖,催单的电话陆续多了起来,企业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追回损失。 乔丹体育去年销售近60亿元,是晋江较大的鞋服企业,随着国内订单回暖,已带动了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之下,业绩下滑在众多企业的预期范围之内。然而,舒华体育认真防疫,积极推进复工复产,2020年1—4月实现了大部分业务的逆势增长,订单不减反增,家用产品线更是实现了超预期高速增长。业绩的逆势增长,舒华体育副总裁吴端鑫坦言,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成立于2004年的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同样在疫情期间迎来了逆市上扬。据介绍,今年2月10日,康乐佳正式开始复工,在经历了物资匮乏、用工缺乏、配件供应不正常、物流停滞等一系列问题后,4月已经100%完成复产。 康乐佳董事长魏昭贵认为,目前,受疫情影响,国内、国外家用健身器材需求量暴增。省内的健身器材行业,不论大小工厂,都面临订单增多、交期延长、满足不了客户需求的情况,“但疫情终将会得到控制,这种暴增的需求也会随疫情得到控制而回落,当前我们在赶订单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风险,要做好准备,谨慎接单,理性面对后续资金回款风险,实时关注国际疫情对出口带来的影响,目前最重要的是开足马力,尽可能早出货、多出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装上“安全阀” 想夺取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的“双胜利”,科技无疑是重要支撑。立足雄厚的科技实力,福建体育产业全力构建复工复产的“安全阀”“护城河”。 以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舒华体育台商二期商用产品生产基地为例,在建厂之初便进行了科学高效的生产物流规划,采用现代化工艺与技术,引入了智能激光切割机、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涂装流水线等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 吴端鑫说:“去年9月我们在涂装喷涂线增加了工件自动扫描喷粉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今年年初实现了跑步机滚筒自动化加工,缩减人工操作环节;在自动焊接环节增加了自动翻转台和联动变位机,提升了机器人作业的灵活度和精度。” 确实,产品高质量是舒华体育业绩逆势增长的强有力保证,而产品本身所蕴含的科技属性更为业绩增长增加了筹码,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产品智能化,运动娱乐化、科学化”。 魏昭贵说:“短期结合国内形势、市场需求以及客户体验需求,开发满足当下需求的热销产品,如免安装、全折叠、占地小、操作简单的家用产品;长期看,还是要发扬工匠精神,在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上下功夫,借助智能化技术,全面提高健身产品智能化水平,让产品家居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显然,对于我省的体育制造业企业来说,应该把功夫放在平时,把技术、能力的积累体现在日常,应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手段,开展新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加快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