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新闻办就“中国高铁科技创新”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6
摘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京张高铁大家注意了,试验速度385公里,实际上现在按我们的规定。如果设计速度是350公里的话,必须上浮10%进行试验,我们其他的项目实际上也是要达到这个试验速度,但是京张高铁最大的特色实际上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京张高铁大家注意了,试验速度385公里,实际上现在按我们的规定。如果设计速度是350公里的话,必须上浮10%进行试验,我们其他的项目实际上也是要达到这个试验速度,但是京张高铁最大的特色实际上是智能,突出了智能。刚才张波先生介绍了智能动车组,实际上京张高铁据我了解我们一共有67项智能方面的项目,从我们信号专业来讲就有智能调度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智能维护系统等等。

说到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我们去年下半年在京沈高铁进行了自主化智能综合试验,这里面围绕了智能的装备、智能的建造、智能的运营各方面开展了29个试验项目,其中以自动驾驶为标志的自主列控系统的试验是里面一个关键项目,这个自动驾驶对于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改善旅客的体验、绿色环保都很有意义,我们总结了它有“四个提高”、“两个降低”。提高列车安全性、提高列车正点率、提高旅客舒适度还有提高行车效率,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还降低了机车的牵引能耗指标,从功能上我们总结叫“四自动、一联动”,到点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然后车门和站台门进行联控,去年的试验效果很好。复兴号350公里高速驾驶一次制动到停车,最后停准的误差是10厘米之内,节电指标在15%左右,正点率理论上能达到100%,也就是不会因为驾驶问题造成晚点,这个咱们的自动驾驶在今年年底开通的京张高铁就要进行推广应用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坐着自动驾驶的动车去草原骑马,去张家口滑雪,我们专门有一条崇礼支线给大家准备了,谢谢大家。

寿小丽:

今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很多的问题,我们高铁科技日新月异,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各位高铁的专家又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我们今天在发布活动的最后大家还有没有一些话要对咱们中国高铁说?

王长进:

一般到这个环节都得畅想一下未来,我感觉变化很快、科技创新很快,从我们勘察设计的角度我感觉未来已来,怎么讲呢?我觉得我们高速铁路建设一定会实现“数字孪生”,也就是数字双胞胎,它就是要依据我们三维设计信息模型来指导施工,然后施工过程当中实体模型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也要同步反馈到三维信息模型当中去,这样实现信息模型和实体模型共同增长,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安全系数,更为将来的运维提供极大的便利。

正如我们刚才杨斌指挥长指挥建设的京雄城际,就是由我们中国铁路设计集团设计的,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了数字孪生铁路的尝试,谢谢。

张波:

未来,我认为车的发展方向应该更节能、更绿色、更智能。未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结构将不断采用,与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列车重量和阻力将不断降低,会更加节能,列车噪音等排放会进一步减少,会更加绿色,列车将具备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能力,会更加智能。

单杏花:

我从旅客出行体验的角度说一说,未来的高铁应该是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温馨。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我们未来的高铁应该是知您所想、想您所需,我们就是要充分地去运用“云大物智移区加”,在新一代信息基础和信息资源上,为旅客提供更加智能的出行服务,谢谢。

杨斌:

在未来建设方面主要有两个发展的方向,一个是智能建造,也就是说未来我们铁路的建设将与数字化、信息化要深度融合,从设计到建设阶段全面打造数字孪生铁路,来实现我们信息的共享和互联。

另外要从装配式建造以及装备自动化方面来加快完成我们智能建造的标准体系的形成。

第二个还是绿色环保,还是按照我们绿色生态的理念,要扩大对我们环保节能材料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来打造一个生态景观、智慧还有文化于一体的高铁的特色绿色长廊,实现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未来中国高铁将在智能和绿色的快车道上继续领跑,谢谢大家。

莫志松:

我从列控系统的角度说一说,我国下一代列控系统应该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4G、5G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构成的一个“空天地”一体的智能列控系统,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转变,一个是从固定闭塞向移动闭塞的转变,一个是从自动驾驶向智能驾驶的转变。总之,列控系统要更安全高效、更绿色环保,我们高铁的未来也更美好。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台上的五位嘉宾,我觉得今天能作为本场见面会的主持人特别幸运,因为我聆听了一个个非常生动的故事,感受到铁路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坚守与执着,相信各位跟我一样能够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够感受到铁路科技工作者为中国高铁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坚信有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铁路工作者的刻苦攻关和辛勤工作,中国高铁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再次感谢五位代表非常精彩的发言,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