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我也想补充说一下,因为我是负责铁路客票系统研发的,对于我们来讲,旅客的需求就是我们技术创新最大的原动力。因为我也是一名普通的旅客,我记得第一次坐火车应该是1991年考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在景德镇火车站排了一天一夜的队才买到了第三天的火车票,而进站坐火车的经历也是至今难忘,列车开了车厢以后,基本上车门打不开,最后我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连推带拽地从车窗爬进了车厢,那时候买票难、出行也难。我的经历是很多人在那个阶段都有的经历。 对于我们来讲,怎么样能够让旅客买票更便利、出行更便利,尤其是在春节这种时候还要顶风冒雪去排长队购票,这是广大旅客对我们铁路工作的强烈呼唤,也正是顺应这种呼唤,我们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讲,广大旅客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技术创新的最大原动力。 我想不论是千难万难我们也要克服困难,不论是千苦万苦我们也要持续奋斗,这确实是铁路创新的理念先导,也是我们铁路创新的信念支撑。 另外一方面,我是做信息技术的,我们会紧跟信息技术的前沿,不断结合铁路运输场景去开展铁路信息技术创新,用信息技术研发了包含互联网、手机、窗口、自助语音电话等全渠道的售票服务功能,让旅客购票更方便。再就是基于这个庞大的系统和网络,我们还研发了人脸自助识别进站、自助检票等装备和自助服务功能,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还有刚才大家听了四位同事介绍,在他们四位工种的协调下,我们铁路的路网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充,铁路旅客运输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我们搞信息技术的,就是怎么样努力地去研究运营管理技术,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铁路用得高效。这些就是我对于技术创新的一些感受,谢谢。 寿小丽: 我觉得单研究员讲的我特别感慨,因为我10岁以前都是被从车窗上送到车厢里面去的,有一年春节晚会有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当时带着铺盖卷彻夜买票的情景已经不去一复返了,每个人都感觉到当下出行买票的便捷,在网上操作一下就可以了。 莫志松: 因为我是搞列控系统研发的。创新我就谈一点感受,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构建中国的方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中国的铁路是地域复杂、路网复杂、需求更复杂,这是一个典型特征。现在世界上也没有哪个标准或者哪套设备是现成的能够适应的,因此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然后构建我们中国自己的方案,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实际上列控系统二十年持续努力实际上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就说这一点。 杨斌: 我也补充一下。从中国高铁建设创新来说,我的体会是,建立健全了中国的标准体系,成功地指导了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大家知道,这些年来我们高铁建设规模大,经常有多条线路同时建设。如果没有科学的标准,大规模的建设是无法展开的。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以不同工况的重大工程为平台,通过科技攻关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并且进行系统地试验和总结,构建了覆盖面全、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高铁设计、建造和验收的建设标准和技术体系,再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的技术管理,成功地指导了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王长进: 我再补充一句,我感觉我们测量专业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我们国内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那些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然后为我所用,我们把它进行集成创新,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谢谢。 路透社记者: 谢谢,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请问中国在海外推进高铁项目是比较多,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比如说在几个国家高铁项目是被延误甚至被取消了,您觉得主要的问题是技术性的还是经济的还是政治性的?谢谢。 王长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是从事勘察设计的,据我了解,我们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了雅万高铁的勘察设计,现在我了解这个项目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您说的这些问题。谢谢。 寿小丽: 其他还有补充吗?其他可能都是其他领域的,跟您的提问可能有一些区别,以后我再联系其他人回答您的问题。我们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年底京张高铁即将开通,界时将采用智能型动车组,能否请张研究员“剧透”一下智能型动车组的具体情况,谢谢。 张波: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动车组的关注。您说的智能动车组实际上也是复兴号,我们把它定位成复兴号的智能型。这个动车组的研发是以复兴号为基础,按照“平赛结合”的理念来设计,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既要考虑这个车要在奥运期间用,同时要考虑赛事结束之后像一个动车组去运行,这是我们最大的考量。然后,这个车应该说是设计了两种配置,一个是标准配置,一个是奥运配置。标准配置是在现有复兴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提升,增加了智能模块,另外也按照京张铁路的特点进行一定功能的提升,以使它适应山区、高寒地区运行。奥运配置主要是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奥运的模块去满足奥运期间大家的需求。比如,为了满足媒体朋友的一些奥运赛事报道需求设置了媒体车厢,为大家在车厢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便利的工作条件,能够进行新闻传播,还可以看直播赛事,这是针对奥运的一些功能配制。另外,为了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滑雪爱好者的需求,会在车上设计一些滑雪板放置的空间。 这个设计跟动车组比较有一定的提升,比如智能化水平有一些提升。在行车、服务、维修三方面都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比如说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行车;在旅客服务方面通过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给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针对京张线的特点,进行了一些专门的功能设置,比如设置了应急自动运行功能,应急自动运行是干什么呢?就是如果接触网没有电了,我们的车可以利用它在车上配置的电池,还能走行一段距离,当时我们在全线进行了一个计算,可以确保在一定电量的情况下能够走到最近的地点,这样提高了它的应急救援功能。 京张线路有千分之三十的坡道,我们也设计了高加速的功能,这样提高了它在大坡道的运行能力。 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有一些提升,比如说噪声更低了、阻力更小了、能耗也更低了等等。 京张智能动车组的设计,我们是2017年开始的,2018年5月技术方案通过评审,今年7月份的时候这个车下线,目前完成了在郑万高铁的线路试验,预计在年底会投入京张铁路,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