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市经信委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下简称“川崎重工”)共同签署了川崎6轴机器人制造及集成项目投资协议。记者在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的川崎重工工厂看到,新建的川崎6轴机器人生产线已完工,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川崎(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川崎(重庆)公司机器人产值约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产值有较大增长。 据悉,2018年,两江新区直管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8.1亿元,生产工业机器人2742台套。目前,一个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高地正在逐步形成。 机器人企业发展起来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近期也落户两江新区,为重庆造的机器人发“许可证”,从产到销,再加上研发,两江新区打造的机器人产业高地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按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将实现年产工业机器人1.2万台、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2万台以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 同时,渝西的永川区,短短几年时间,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8年,永川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已集聚企业100余家,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 “一北一西”两大机器人产业园形成互补,又齐头并进,成为重庆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大“拳头”。同时,璧山区也在积极筹建机器人产业园。未来,重庆机器人产业或将呈现三足鼎立、多点开花的发展势头。 集成电路 到2022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元 今年,多个集成电路项目落户重庆并相继开工:年产5735吨电子气项目与年产6500万颗半导体芯片项目。同时,紫光数字工厂项目、紫光数字重庆项目、战略合作单位等签约活动集中举行。 记者获悉,目前我市集成电路主要区域在西永和两江新区。“2018年,西永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39.3亿元、增长21.4%,占全市八成以上。”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两江新区也是集成电路重点布局区域。重庆在集成电路上要实现4个“百亿级”的目标:到2022年,我市集成电路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元,其中装备材料100亿元、设计企业200亿元、封装测试300亿元、生产制造400亿元。 今年1月20日上午,“重庆(北京)产业合作推介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重庆市投资促进局局长贾晖透露,在未来3年,重庆将规划总投资超过5万亿元,涉及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城市建设、军民融合、国际贸易物流等八大类2000余个项目。 》》》新闻链接三 关键词:招商引资 两江新区“筑巢”完成 四大人工智能“独角兽”入驻 来源:上游新闻 6月13日上午,伴随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重庆分会场正式开幕,由创业黑马打造的“两江新区独角兽加速基地”在重庆互联网学院正式投入运营,将助推重庆及两江新区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四大独角兽企业入驻新基地 据介绍,创业黑马此前已经在上海、无锡等地布局了相应的独角兽加速基地。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市产业加速服务平台,该公司于2017年8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10年间成功培育了11家上市公司以及35家独角兽企业,同时为超过100000家黑马企业提供服务。今年1月,创业黑马“独角兽加速基地”项目正式落地两江新区。 伴随此次重庆两江新区独角兽加速基地的落地,创业黑马将全面落地加速生态,为入驻企业带来加速赋能、资本赋能、市场赋能、空间赋能、产业赋能等五项赋能服务,做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同时以基地为窗口,通过开展跨城交易、资源链接、社群活动,为重庆及两江新区打造企业孵化的“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国双创活动周重庆分会场活动中,有14家国内知名独角兽企业来渝。其中,知道创宇、猎户星空、极链科技、零氪科技、旅发环保、重盟信息、百望股份7家(准)独角兽企业参与了当天的招商对接洽谈,博昆软件、筑信云智建筑科技、万航星空科技、一零二四科技4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独角兽加速基地。 打造数字经济独角兽“加速器”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表示,重庆是创业黑马在全国化布局的24个城市中,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支点城市。两江新区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同时也是重庆创新驱动的主战场。 “创业黑马将与两江新区的强强联合,除了落地独角兽加速基地、举办产业峰会之外,还将引进创新主体,开展企业加速,深度助力两江新区打造双创升级版,实现产业新跨越。”牛文文说,结合重庆正在实施的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该基地也将加大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布局。 他表示:“两江新区抢抓新一轮全球性产业发展,加大在数字经济产业上的布局力度与产业要素集聚,正成为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投资洼地。两江新区独角兽加速基地也将利用这一时机,助力两江新区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创业黑马将聚焦独角兽企业的加速成长,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三个领域,把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关产业优势的企业筛选并落地到重庆,构建两江新区独角兽生态。同时,为重庆企业家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培育孵化、商业模式构建及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经营实战指导。 专访 重庆在数字经济领域已做好充分准备 记者:前些年,全国上下创新创业的氛围可谓空前,创业项目涌现,资本活跃,各路创业明星的故事跃然纸上,但近两年,创业项目似乎不多了,创业明星似乎也少了,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牛文文:在我看来,这就好比种子在春天播下去,“热闹”后,一些种子已经开始萌芽,现在到了秋天,成长为上市公司、独角兽,成长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领头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客刚开始在聚光灯下,社会给他们掌声和鲜花,但聚光灯不可能老是照着你。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更多的是孤独的奋斗、前行。 现在恰逢全世界产业重新分工的一个大时代。一方面,人工智能、5G带来的产业升级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的低端制造业,低端产业链在向中端高端转移。目前,科技型“双创”企业已经不再是孤独的创业者,他们已投身到产业升级的洪流中,通过科技赋能产业,每个产业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器,成为就业的主要载体。 记者:您如何看待重庆的创业氛围?和北上广深老牌一线城市相比,重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需要如何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