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实践证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当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一些地方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邻避效应”,导致工程难以进行。理由往往是群众认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污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恶英,其有致癌作用。建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展环评时,让公众参与,信息要公开透明,获得群众的支持,有效规避垃圾焚烧发电出现“邻避效应”。 (4)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垃圾管理和处理水平仍旧较低,全民环保意识不高,主要用混合收集清运的方法收集垃圾,垃圾含水量高是导致垃圾热值偏低的根本原因。其次,垃圾热值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使得垃圾焚烧运行不很稳定。降低垃圾中的含水率是提高垃圾热值的关键。建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公民将垃圾分类放置。同时严格源头管理,出台针对减量化的产业政策并贯彻实施,如限制过度包装,减少并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利用干燥稳定技术降低垃圾含水率是提高热值的有效办法。利用干燥稳定技术,将混合垃圾进行为期5~7d的生物堆肥处理,滤走多余的水分,垃圾含水率可由原来的60%~70%降至10%~15%,从而大大提高垃圾热值。 (四)垃圾发电行业的投资建议 (1)进入方式 建议采取收并购,或联合投资形式介入垃圾发电行业。该行业特点一般采取政府招投标确定特许经营权的形式,特许经营权为30年。考虑到垃圾发电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且国网在该领域尚缺乏经验,宜采用收购股权、并购或与其他企业组成联合体的方式快速介入该领域。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有助于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2)区域定位 以垃圾填埋比例较大且垃圾处理费较高的省(市)为重点,同时关注县域垃圾发电市场机会。就具体省份而言,广东、河南、辽宁、陕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垃圾填埋市场规模仍旧较大,垃圾填埋年处理量均在500万吨以上,这些省份的垃圾焚烧处理仍有较大市场替代空间,可作为重点关注追踪对象。 (3)业务拓展 在垃圾发电业务基础上,拓展综合能源服务,探索垃圾发电供热、供蒸汽模式。利用配电网优势,开展多能供应、售电、储能、运维、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等区域能源业务,同时可参与绿证交易,获得收入相应替代财政补贴。 (4)开展方式 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采取收并购或组成联合体方式进入该领域,前期参与相关项目,积累相关运营管理经验。根据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文件要求各省上报垃圾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目前已有安徽、福建、海南、河北、河南、湖南、江苏、青海、山西、陕西、四川、新疆、云南、浙江、江西等15个省编制了专项规划,另有重庆等地的规划正处于公示阶段;而仍有较大垃圾焚烧产能规划缺口的广东、北京、辽宁等地需加快相关规划的编制以获得国家补贴政策支持。垃圾发电市场尚有长期市场增长空间。因此,预期若国网在试行中3~5年垃圾发电项目可行,可进行复制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