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技术因垃圾在高速气流的驱动下在炉膛内悬浮沸腾,与空气接触充分,燃烧效果较好,负荷调节范围较广,燃烧过程较为稳定。燃料适应性强,燃烧彻底,能有效减少垃圾容量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但因其对垃圾的分拣、筛选和破损等预处理要求较严格,且燃烧过程中需掺烧一定比例的燃煤,造成烟气中粉尘和飞灰量较高,导致后续除尘器负担加重,处理费用增加等原因,限制了该技术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焚烧领域的发展。相对而言,流化床技术主要在处理量较小的场合。两者的主要性能和特点对比见表2。 我国2012年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2014年发布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政策,促使近年来机械炉排炉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对循环流化床技术的替代。截至2018年6月,已投运垃圾焚烧产能中使用机械炉排炉技术产能占比达到79%,循环流化床技术产能占比20%。 五、商业模式及经济效益 (一)运营方式 垃圾运营一般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大多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运营)、PPP等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属性导致垃圾焚烧行业具有天然的重资产属性。同时需要有政府许可的特许经营权方可运营,一般特许经营权为30年,其中2年建设期,28年运营期。垃圾发电运营具有区域垄断和项目现金流稳定的特点,内部收益率一般在5%~12%,静态回收期一般5~10年。运营企业的收入来源为垃圾处理费(向政府收取)和上网电费(向电网收取)。 (二)经济收益 垃圾焚烧运营收入包括垃圾处理收入和上网电费收入,前者占比20%~30%,后者为70%~80%。按照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提出,现行垃圾焚烧上网电价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省级电网负担及可再生能源补贴。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对于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实行两级分摊。其中,当地省级电网负担每千瓦时0.1元,电网企业由此增加的购电成本通过销售电价予以疏导,其余部分纳入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据此估算,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逾七成收入来源于发电补贴。 ( 1 ) 垃圾处理收入( 占比20%~30%) 目前全国各地垃圾处理补贴费的高低与采用的焚烧设备类型关系最为密切。其中成本较高的炉排炉,补贴相对较高,一般在70~150元/吨;而流化床成本相对较低,补贴相对便宜,一般在50~90元/吨。投资项目的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1)垃圾处理量:与垃圾产能规模有关,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及政策支持,例如垃圾焚烧占比提升。 2)垃圾处理费:垃圾处理服务费单价为60~80元/吨,这主要是由项目竞标决定,即与政府关系如何是关键点。 ( 2 ) 上网电费收入( 占比70%~80%) 这部分主要由上网发电量和上网电价决定。 如表3所示,每处理1吨垃圾产生的247元收入中,政府补贴占了总收入的6成左右,其中,处理费收入和两级补贴收入分别各约占3成,市场化占比为4成。因此,一旦政府补贴取消,对整个行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3)项目收益水平 以中国天楹延吉项目(东北地级市垃圾发电项目)、康恒广水项目(中部县级市)、康恒宁波项目(东部沿海地级城市)、绿色动力海宁项目(东部县级市)、绿色动力永嘉项目(东部县级市、分两期)、粤丰兴义项目一期(西南地级市)等项目为例分析垃圾发电行业的经济性(以资本金内部收益率IRR为主要指标),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垃圾发电项目IRR更高、扩建项目IRR更高,下面将具体分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IRR的影响因素:吨投资额、吨垃圾处置费、吨垃圾发电量、折旧年限。设备和土建投资占比较大,占总投资额60%~70%,吨投资额在40~57万元/(吨/日)。 从投资分布看,投资结构中设备和土建投资占比较大,占总投资额60%~70%,具体见表4。 项目达产后主要收入来自发电收入,主要成本来自折旧、原材料和人工:首先假设该项目资金100%来自自有资金投资的情况下,则项目主要的收入、成本情况如下(见表5): ①收入:垃圾处置收入+发电收入。项目达产后,满产状态下可得出项目的年垃圾处理量,按照各个项目的垃圾处置费(所列项目中最高为康恒宁波项目的149元/吨,最低为中国天楹延吉项目的58元/吨),则项目除增值税后可测得年垃圾处置收入;按照0.65元/度的发电收入(部分项目比如康恒宁波项目、绿色动力永嘉、绿色动力海宁项目为0.66元/度),结合各项目吨垃圾发电量(所列项目中最高为绿色动力海宁项目的410度/吨,最低为中国天楹延吉项目的280度/吨),结合个项目的上网比例(79%~85%之间),可测得扣除增值税后年垃圾发电收入;可以看出,吨垃圾处置费和吨垃圾发电量是决定收入端的主要变量。 ②成本:以中国天楹延吉项目为例,根据其非公开发行报告书披露,成本构成中折旧占比47%(天楹按照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与该BOT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规定的经营期孰低确定,基本上折旧年限在20年)、原材料占比20%、工资及福利占比15%、维护费用(考虑大修、年修及日常维护费用)占比11%、污水及炉渣处置占比7%。总体来看,成本端中折旧摊销、原材料和人工占比在80%左右。 ③税金及附加:城市建设附加费、教育附加费及地方教育附加费分别是7%、3%和2%; ④其他收益:主要考虑增值税退税收益,垃圾发电收入按照即征即退100%,垃圾处置费收入按照即征即退70%测算; ⑤所得税:实行三免三减半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