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轨道上的江苏”就会梦想成真。下一阶段,我们的着力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持续优化路网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精心谋划“轨道上的长三角”江苏篇章,协同做好“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编制,科学统筹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市郊和城市轨道等多网融合发展,推动青岛至盐城、淮新、常泰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层面规划支撑,不断完善我省高铁建设的项目储备库。二是精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江苏品牌。把“轨道上的江苏”作为事关“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品牌来抓。下半年,建成开通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连徐高铁和盐通铁路,到年底基本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总体实现全省干线铁路闭环成网;年底前,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加快推进通苏嘉甬铁路和盐泰锡常宜铁路长江大桥前期工作,并争取宁宣、扬镇宁马等城际铁路尽早具备开工条件,不断增强“轨道上的江苏”内涵。三是不断改善铁路出行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到今年底,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以内通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到“十四五”末,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1.5小时直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南京至我国所有中心城市5小时通达。 四、沪苏通铁路开通对于江苏发展的重大意义 明天开通的沪苏通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省建成通车的第一个重大交通项目。这条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百强县”“地无寸铁”历史,显著便利了苏中、苏北地区与上海市的沟通联系,苏南沿江、苏中、苏北地区均进入上海1-2小时都市圈。沪苏通铁路与已经建成通车的青盐铁路、即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的盐通铁路构成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对于完善我省铁路网络结构、提升跨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丁军华副厅长。下面,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陈万钧先生介绍一下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情况。 陈万钧(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对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沿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铁路工作,特别是对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铁路建设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沪苏通铁路建设、运营的相关情况。主要介绍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关于沪苏通铁路建设情况 沪苏通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也是京沪第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江苏省南通市,从既有宁启铁路赵甸站引出,经南通市通州区,向南跨越长江,经张家港、常熟、太仓市,终到上海市,全长14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全线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 自2014年3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会同建设、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高强度落责,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推进沪苏通铁路建设。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确保了工程如期建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了贡献。 沪苏通铁路的建成并开通运营,对于完善长三角铁路网布局,缩短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与上海的时空距离,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强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沪苏通铁路是今年江苏省、上海市开通运营的第一条铁路,相较其他铁路具有明显的特色,具体体现为创新之路、绿色之路、文化之路、圆梦之路。 一是创新之路。在沪苏通铁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有些技术指标居世界之最。特别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作为世界建桥史上“高大新”的典范,大批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均为首次采用,已被国家授予65项专利。大桥具体情况待会儿将由沪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的负责同志来介绍。此外,沪苏通铁路85米高单元组合式通信铁塔由我国完全自主创新,不仅创造了全国铁路通信铁塔的新高度,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又一成果。此外,建设部门还开展了软土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技术、跨区间既有线改造施工安全技术研究等,解决了不均匀沉降、既有线施工安全难题;创新应用了路地联防报警系统、无人值守视频监控系统等,为全线建设运营注入了科技元素。 二是绿色之路。沪苏通铁路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施工中尽量少扰动环境,能避开的树木坚决不搬迁;河流水系下穿铁路时建造涵洞,确保原有水系畅通无阻;大力实施路基、站区、生产生活区绿化工程,确保铁路沿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特别是针对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在设计和施工中制订详细的保护方案,建成了湿地景观带,实现了铁路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文化之路。在沪苏通铁路建设中,我们突出文化传承,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当地特色,按照江南园林风格,精选市树市花,塑造景观绿化,打造“一站一景”,把车站建设成为当地的地域名片、城市客厅、文化地标。例如,南通西站整体造型以“鸥翔江海,腾飞天地”为主题,采用序列渐变的柔和曲线勾勒出完整大气的形象,以展现江海交汇处的波澜壮阔、云卷云舒,打造了南通西站通江达海、展翅高飞的整体形象;室内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为基调,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风筝和南通市树广玉兰等元素,建筑整体充满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张家港站立足港城长江文化,将船舵、浪花雕刻其中,勾勒港城精神;常熟站融入沙家浜红色文化,并用现代工艺复制275年前《升平万国图》作为站房迎宾图,展现了祥和、繁荣的历史场景;太仓站以郑和文化为构思,提取宝船、船桨等元素融入内装,寓意一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四是圆梦之路。长期以来,受制于长江天堑阻隔,苏中南通、泰州、扬州等江北群众坐火车去往江南需要通过南京中转,十分不便,修建一条便捷的跨江铁路是广大苏中、苏北地区人民的百年梦想。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去往沪浙方向的铁路出行径路“曲线变直线”,群众乘高铁可以直达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南通“向南不通”的难题终于解决。不仅苏中受益,苏南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全国“百强县”也终结“地无寸铁”的历史。伴随着今年年底盐通铁路开通运营,苏北、苏中与上海、浙江之间将形成一条便捷的沿海铁路通道,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第二,关于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