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高端商务件到经济件,从标准统一到个性化即时服务,各类寄递场景激发了顺丰、京东等企业对快递产品进一步细分,例如顺丰APP在寄件入口设置了同城、港澳台/国际、医药寄、大件寄;韵达、圆通也在今年相继推出新的特快时效产品、扩展业务边界。 依据民调数据,根据对各快递公司品牌创新力的满意度排序结果,受访者对顺丰速运的品牌创新力最为满意,其次为申通、中通和圆通。基于安全、时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口碑,顺丰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寄递高价值、易碎品、重要文件等物品的首选之一。 【四】 隐私保护升级:从手撕快递单到全程信息加密 从电子商务到快递物流,一系列下单、交易、运输、签收等信息,宛如一张巨大的数据网,连接着产业链上每一个要素。用户的隐私安全保护需求日益提升,正成为企业完善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一大“推手”。 1、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加强 “千玺圈外女友” “战战的酒窝” “敬亭的鞋” “皇后娘娘” “蠢栗子”……当看到这样的收件名时,你会不会和快递小哥一样一脸蒙?据报道,今年双11,杭州的快递员小沈一早正匆匆录入信息,又一波奇奇怪怪的名字映入眼帘,他忍不住笑着说:“太难了”。 用化名代替真名,各式各样令人“脑洞大开”的奇葩收件名背后,是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强化。多位受访者告诉南都记者,一般扔快递盒的时候,都要把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撕掉再扔。 有经常网购的市民表示,用化名代替真名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即使撕碎了快递单,也不怕不法分子利用快递信息行骗。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依照现行规定,寄件人必须实名,但收件人名并无要求,关键在于地址和联系方式须准确无误,才便于投递。 2、七成以上用户感受到个人信息被保护 多数受访者表达了快递流程中泄露个人信息的担忧。“姓名、手机号和地址都属于个人隐私,不应该暴露在快递箱,更不能容忍出现信息泄露。”黄帆对南都记者这样强调。 但面对近年来几次被曝光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外泄事件,受访者认为目前快递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李慧洁对南都记者坦言,“有关注,但是担心不担心都会泄露,用户没有什么办法,还是希望企业能做好保护。” 在南都民调的统计中,有68.21%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双11期间感受到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得到了有效保护,75.86%的受访者关注到快递面单上对用户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25.19%的受访者注意到“寄托物的明细不体现在面单上,只体现大类”,10.15%的受访者发现“接打电话时,电话号码的加密设置”。综合各企业具体做法,受访者普遍对顺丰速运在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上的措施印象更为深刻。 3、从个别环节到全程化信息加密 南都民调数据显示,在快递公司的创新举措中,有53.9%的受访者知晓“订单个人信息隐藏”。在回答“快递公司还需如何创新”时,超六成受访者对“用户隐私保护”上的创新更为期待。 作为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一环,面单信息加密,已经成为如今主流快递企业保护用户隐私的主要举措,比如顺丰“丰密运单”、京东“微笑面单”、菜鸟“隐私面单”等等,都通过不同形式为用户姓名、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打上了“马赛克”。 不过南都记者在实际采访和体验中发现,隐私面单距离真正普及仍有差距,部分快递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不统一,常出现同一公司承运的包裹,有的面单信息加密、有的信息依然“全裸奔”,是否隐藏还有赖用户寄件自主选择。 在采访中南都记者发现,顺丰的隐私保护手段被最多人提及。童柳回忆称,“每次寄顺丰基本都是扫码,箱上只有二维码,看不到个人电话,保护做得比较好。”小许提到,“相比其他快递经常把信息暴露在快递盒外面,顺丰可以隐藏寄件人信息,包括地址等。” 除了面单信息环节的模糊化、省略化处理,一些物流平台的隐私保护手段正从个别环节走向全流程的信息加密。例如菜鸟继“隐私面单”后,今年又推出可隐藏寄件人部分地址的“隐私寄”。顺丰也于去年上线了收寄双方均看不到对方地址的“隐址件”产品,今年首度在高峰期间应用“脱敏呼叫”和“隐私号呼叫”,所有接触过快件的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此功能与消费者联系,个人无法获悉用户电话号码,从后端杜绝了系统信息泄露问题,首次在行业实现了消费者电话号码的全程隐匿。 综合以上,根据受访者对各快递公司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今年双11用户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整体较高,其中60.67%的受访者对顺丰速运感到满意,远高于其他快递公司,其后依次为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三家满意度差距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