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除草(2019年7月7日摄)。当地的茶园栽种有浙江安吉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年过去了,1500万株茶苗在湖南、四川和贵州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扎下根来,带动受捐地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扶贫从来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人的事。 这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地苹果园(2018年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他特意坐上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察看。 得知坡地上种植的苹果亩产4000斤,能够收入2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回想起40多年前插队时,乡亲们受苦受累种的农作物亩产只有几十斤,他非常感慨。 “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总书记的嘱托,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记忆犹新。“我们这几年坚定不移地落实总书记指示,不断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这两年丰产,亩产8000斤左右,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刘景堂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如何解决好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问题。特别是提出的对口帮扶,让曾经被认为和贫困地区不沾边的金融产品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稳定支撑。 在证监会统筹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对口帮扶的陕西延长县,创新推出苹果“保险+期货”金融产品——由保险公司负责为果农提供价格保险,最终价格波动风险由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平抑。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双河镇李家湾村村民在果园采摘苹果(2019年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受益的第一批试点户有安沟镇阿青村果农肖金光。他2018年按一斤4元把家里30吨苹果上了保险,后来遇上市场行情波动,一斤跌了1.8元,“换做以前又要返贫了,如今保险公司真给赔了,有底气就更有干劲。” “苹果也能上保险!”肖金光的经历带动了村民参与。有了价格保险保“价”护航,贫困老区的苹果成了“金苹果”,走向迪拜等国际市场。 2019年5月延安各县整体脱贫摘帽,苹果真正成为“致富果”。 一杯清茶、一个苹果、一块火腿、一壶小酒……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特色产品走向大城市的百姓餐桌。 游客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双河镇李家湾村果园拍照留影(2019年10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发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 (四) “弱鸟先飞”的故事——“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1988年,走完闽东九县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以“弱鸟如何先飞”为题写下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他写道,“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 当时,不少同志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多拨资金、多一点关照上。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有必要摆正一个位置: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 要“先飞”,得拿出“敢飞”的精气神来。 习近平同志发现,因为在福建9个地市中经济排老九,宁德的同志到省里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大声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