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省级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支出2069.5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3.73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7.09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5.1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13.66亿元。省级通过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等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加大对包括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域在内的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保运转支出外,重点保障五个方面的支出: ——在支持创新发展方面,安排231.92亿元,增长9% 重点用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办好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加快建设数字福建,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做优做大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打响“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支持投资工程包推介实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良好人才生态。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等惠企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支持协调发展方面,安排201.15亿元,增长3.4%重点用于:缩小市县财力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和产业相结合的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各地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区域经济。落实山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鼓励人才向山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支持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实施,促进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巩固提高粮食产能,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村四好路”建设,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驻闽部队改革与建设,切实保障复退军人待遇。支持闽藏、闽疆、闽宁帮扶协作。 ——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安排117.7亿元,增长12.6%重点用于: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支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政策,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清新水域”“洁净蓝天”“清洁土壤”三大工程。支持完善河长制、落实湖长制,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和小流域环境整治,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支持植树造林、森林抚育,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支持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在支持开放发展方面,安排16.6亿元,增长0.4% 重点用于:支持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核心区,推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搭建、完善合作平台。支持建设高质量的自贸试验区,推动通关便利改革创新。稳定外贸增长,支持企业打造出口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和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精准对接世界500强、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推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支持平潭加快开放开发,加强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和学习生活,深化两岸民间基层交流交往。 ——在支持共享发展方面,安排962.92亿元,增长7.7%重点用于: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地区以及贫困村扶持力度,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扶贫兜底措施,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等扶贫拓展提升项目。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短板。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配足配好高中教育资源,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紧解决产儿科供给不足和精神科建设滞后问题,集中力量推进医疗“创双高”建设,加大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健康福建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养老产业,有效保障老年人服务需求。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交通畅通、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防洪防涝、城乡洁净、管网建设、景观提升、配套服务和智慧城市等9大工程。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开展“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城乡公共厕所2100座。完善社会保障,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3000元提高到3350元,健全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体系,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帮扶力度,促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棚户区改造税费优惠和贷款贴息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切实维护公共安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 三、切实抓好2018年预算执行 2018年,我们将围绕上述预算安排,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资金绩效,推进深化改革,强化财政监管,重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效能,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加强财源培植,强化收入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