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脱贫攻坚。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并从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等多渠道筹集7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搬迁、金融、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扶贫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救助工作,每年筹集2.4亿元,为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筹资4.5亿元,在750个贫困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 促进教育发展。下达1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4.5亿元,增加3万个学位。下达民办幼儿园教育省级奖补资金2.2亿元,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下达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转移支付资金20.15亿元,小学每生每年从650元提高到7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从850元提高到950元。下达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资金11.14亿元和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资金8.67亿元,切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下达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省级奖补资金1.86亿元,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下达职业教育资金12亿元,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下达16亿元用于高校实施“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下达学生资助经费17.71亿元,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下达4亿元,统筹用于开展我省创建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工程。下达4.27亿元,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机制和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统一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整合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设区市统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实施医保窗口前移,建立派驻公立医院医保服务站制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按总体水平5.5%的幅度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从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到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2650元提高到3000元。下达2.78亿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从省级福彩公益金中筹集资金5100万元支持300个农村幸福院建设,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费和床位补贴。下达5.44亿元,支持各地向常住居民提供均等的就业创业基本公共服务。下达22.8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各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39.4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7.2%,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下达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2亿元,推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投资进度,促进我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下达2.68亿元,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达9000万元,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下达1.38亿元,支持重点文物修缮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重点项目保护。下达2900万元,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人才培养。下达5.8亿元,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争取并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县(市)7个,总共20个,获中央转移支付补助17.88亿元,比上年增加4.75亿元,增长36.2%。修订完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办法,扩大补助范围,优化激励指标,下达19.01亿元,引导市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修订完善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筹集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1亿元。下达4.67亿元,积极推进汀江-韩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下达小流域省级“以奖促治”资金5亿元,对水质类别达到考核要求、水质有提升的市县予以奖励。争取中央将我省纳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范围,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72亿元。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财政部已下达我省首批基础性奖补资金10亿元。下达造林绿化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6亿元,水土保持资金3.34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8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支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回顾本届政府的五年,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财政“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一是财政实力不断壮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由2012年的3008.8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603.85亿元,年均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2年的2607.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719.29亿元,年均增长12.6%。二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减税降费、PPP、政府投资基金等调控手段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民生保障稳步提升,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民生投入长效机制,民生支出五年累计达1.4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均超过七成。四是财税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精准滴灌。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推开,累计减税568.6亿元。积极稳妥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实现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更加规范。五是财政管理持续加强,法治财政建设步伐加快,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成。国库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管理和财政监督等财政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年来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以及代表委员们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省财政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速趋缓,持续增长压力较大,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省级转移支付压力较大;部分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沉淀的现象仍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局部市、县(区)负债率较高,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8年预算草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