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湾镇西边紧邻湖北山区,东边有丹江阻隔,受地域条件限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留守儿童众多,师资匮乏且队伍不稳,并不是办优质教育的最好场所。德育活动开展后,该校做实做细德育常规,扎实开展乡土教育,创新开展德育活动,以人为本营造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做实做细德育常规。该校每项德育活动都有专职教师负责,预先制订章程计划、活动方案、组织机构,报德育处审批再开展活动;把“三大步”励志教育、“三拒绝”、激情跑操等活动作为一日常规来抓,做到项项有方案、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评比、月月有总结,定期有奖惩。每周一例会,学生向老师鞠躬行礼,以谢师恩;每周五下午,挨班抽背古诗词和《道德经》……当习惯成自然,德育常规已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扎实开展乡土教育。盛湾镇集山区、库区、移民区、边缘区为一体,盛湾镇一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组织学生游览鱼关移民民俗馆,瞻仰移民丰碑,聆听移民事迹讲座,观看移民视频资料等,领略淅川移民精神;走进中国古村落保护遗址土地岭村,寻访“英雄渠”、探秘中原文化村落“石头村”,领略家乡风光……一系列扎根乡土的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树立了克服困难回报家乡的远大理想。 创新开展德育活动。在知年味活动中,该校组织学生包饺子,特意设立幸运奖,放了六个大枣,有意识让九年级个别信心不足学生中奖,一个饺子的幸运带来这些学生学习劲头的变化、成绩的快速提升;夏令营活动中,该校在网上招募十余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义务支教。年龄的相近、身份的相同、大学生们的博学,吸引一大批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各种活动蓬勃开展,让乡村孩子大开眼界。 以人为本营造环境。该校在学生食堂开辟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换回生活的尊严;每年都会邀请本校毕业的优秀高考学子回母校做励志报告会,激发“学习身边榜样,寒门照样出贵子”的热潮;每周末都会为距学校近30公里的太山、袁坪区学生安排班车送回家……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该校的学生流失率一直控制在1%以内。 德育唤醒了乡村孩子的成长自觉,学习主动性被激发起来。近年来,盛湾镇一中中招成绩常年位居市、县前列,多次被评为“市、县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2018年中招,县一高二高进线率达61%;高考成绩盛湾籍学子超过一本分数线51人,600分以上9人,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成绩只属于过去,我们将以德育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使盛湾教育再攀新高!”谈及未来,盛湾镇一中校长衡志伟信心满满。 (康帆 衡志伟 李永忠) 老城镇初中 以德促学助提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1月16日,在淅川县老城镇初中“朗读者”社团,学生阮淅雨正向大家朗诵《陋室铭》。在这里,社团成员分享读书心得、切磋朗读技艺,一片其乐融融、和谐向上的氛围。 在老城镇初中,“朗读者”社团仅仅是该校创新德育教育的一个缩影。面对留守儿童多、生源素质低的窘境,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却能长期位居淅川前列、南阳市前三十强。何以取得如此优秀成绩?校长陈飞介绍说,“我们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与管理始终,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每逢学校活动日,老城镇初中都是一片热闹活跃的氛围。“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学生与我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缓解着压力、激发着动力,跟着我们更快成长!”德育主任李一宁说。 该校采纳学生意见,建立朗读、英语等德育社团,作为活动“自选动作”,激发参与学生积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以各种教育主题为主线,以各种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元旦文艺汇演、诗词大会等文化活动,作为“固定动作”,强化学生社会认知与知识积累;开展登山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磨砺意志、强化纪律观念。“正是参加远足活动,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以后学习中的困难,我都有勇气去克服!”学生徐刘通收获满满。 有了学习热情,多了干事激情,如何进一步增加积累,将所学所思固化到行为中?在老城镇初中,把德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在人文学科教学中,该校把“三观”教育放在首位,有意识地发掘家乡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社会的美好情感,塑造优秀品质;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强化引导与探索,让学生从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激发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实效;课程设置上,把传统班会课改为辩论课、演讲课等,建立学生展示自我平台,强化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开设人文阅读、经典视频欣赏课,强化文学积淀,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 “我们还把德育教育引入教师群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竞争与创新意识,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务主任连成介绍。 在老城镇初中,宣传栏、办公室等,随处可见师德师风宣传标语,责任担当、创新创业、互帮互助、严谨务实已然成为该校教师行为准则。在教学活动中,力推创新精神和互帮互助精神,创新“异班授课”“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建立“师徒结队”帮扶工程,助推教师进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及活动组织中,弘扬担当负责精神,教师在全面了解课程及活动内涵并可灵活操作后方可授课,有效地提高着教师水平、确保着教学质量;在毕业班教学中,贯彻严谨务实的精神,分阶段、定方向、压责任狠抓备考,确保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一系列的有益举措,让老城镇初中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2018年,该校中考186人,考入重点高中55人,普通高中117人,乡镇初中综合排名继续领先,荣立淅川县集体三等功。在其他乡镇学生流失严重的开学季,还返流29人,教学实效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