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周刊副社长刘萍认为,“国产潮牌的特点是年轻、趣味化、有中国元素,不光是传统元素,也有当代元素,再一个是有文化IP的结合和融入。这一点我觉得对年轻人、90后能决定未来十年,或者甚至更长时间走向,是非常用代表性的”。 ANNBOO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安博说:“我前两天看了一个媒体对中国一二线城市85后-95后消费者做的消费行为调查,就服装类的时尚元素,排名第一的是潮牌,第二是运动风,第三是中国风。从这个数据来看,国潮可能会在未来的5-10年里,至少对85后-95后这群消费者来说是有很大影响。 时尚和潮流本身是一个小众审美,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审美,然后就灭亡了。那这个弧线到底能走多长,我觉得取决于我们所有从业人员,你到底能把中国文化和潮流的结合,研究到多么深的程度,能讲出多少有趣的故事,让它一点一点做下去。如果说最开始我们就做了一个图形贴在身上,只用这样一种手法,可能几年以后就没有人用了。” 北京吉芬时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谢锋强调了什么是服装的本质,潮很重要,但最终品牌是什么? “我觉得落实得到初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昙花一现。这是我对现在潮的理解。我们现在都忘了,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当初是为什么来的,我们将走向何处。尽管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但是其实对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品牌也很有必要”。 当下时尚媒体到底该怎么办 先看一组来自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杨健先生的数据: 2019-2020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有注册媒体181家,其中国内媒体171家,国外媒体10家,发放媒体证427张,文字记者174张,摄影记者253张。目前时装周摄影记者人数已经超越了文字记者人数,这跟前几年不同,以前是文字记者多,摄影记者少,现在是摄影记者多,文字记者现在变少了,也证明了时装周传播从过去的文字传播为主转变为视觉传播为主。 那什么是优质的时尚媒体? 时尚新娘全媒体总编冷雨璇的发言说得非常全面: 在移动时代最好的时尚媒体就是能融合内容、社交和消费的媒体。 内容、社交、消费的边界正在模糊,这对我们现在的从业人员是一个挑战,挑战在于是优质内容还是优质广告,是优质消费还是优质社交。这个边界是什么?这个认知的边界本身就需要被拓展。 品牌缔造的整个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结晶和表现才是一个品牌生存的基石。媒体同样需要品牌化,有生命力是指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很多伟大品牌成功的第一个基石,也是时尚媒体能够获得尊重和长青的基石。对审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伟大品牌的第二个基石。在变现的驱动下,有很多以导购为导向的新创业者可能很难做出好的品牌。一件产品只有拥有了情感体现的内容,才能与人产生连接,产生关系。有了好的审美和对审美的坚持,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美感高度的品牌。时尚传媒肩负着筛选、评论、内容、渠道、创意的多重责任,也有它的使命底线和价值判断,在风口上选择不做什么可能会更重要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们的做法。现在万事利1500人,我们要求每个人朋友圈必须有4000个粉丝,上班和数据已经成为一个总体,你不要说我就是来做销售的,我就是来画画的,不对,你今天要成为万事利的员工,必须有4000个粉丝。员工每天必须转发我们公司发的三条微信。我们一条微信发出去,有600万粉丝。所以我们的传播,也全是靠我们自媒体的传播,我们从来不买流量。所以马云赚不到我的钱。现在哪个做互联网的,不买他的流量?我们不买,全是靠我们自己”。 为什么我要将李建华这段带有“微商气质”的言论着重放出来,因为这一定代表当下部分企业家的想法,万事利可不是小企业。这就是现实。 啊,终于整理完了,非常感谢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邀请,信息量太大,以后很多文章中可能会用到两天开会中听到的数据。总的来说,对中国时尚产业的未来还是相当有信心的,我们在电子商务方面拥有绝对的实力,国内市场的潜力也很巨大,尽管变化万千,不好的消息也层出不穷,但总会有更新换代,总会有拍死在沙滩上的浪,好好学习,咱们跑稳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