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去向何方”这种令人头大的问题,凭一己之力是写不出来的。 上周去杭州参加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2019年度联合工作会议,以及中国时尚大会,本来以为这类活动的内容过于官方,但听下来很有收获,做研究的专家以及业内人士在大格局的议题下,聊出了很多干货。 有效信息很多,整理一下,对中国时尚行业的走势是画了些轮廓的。 中国时尚大会在艺尚小镇国际秀场 这篇文字有点多的文章主要是下面几个方向,当然,这也不是我说的,我根据诸位老师所说整理的,另外,一些让我难以理解的言论也有,但同样反应当下。 1.人工智能对时尚产业的影响真相; 2.可持续时尚会从一种口号变成行业标准; 3.买手店与设计师品牌的互补并进; 4.出国走秀热潮背后是国内市场越发蓬勃; 5.关于国潮,或者真的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而不仅仅是唱衰或者追捧; 6.当下时尚媒体到底该怎么办? 人工智能对时尚产业的影响真相 这次中国时尚大会邀请了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他介绍了机器人到底有多聪明,比如通过学习数百个现代诗人的作品,从而可以自行创作;另外还有绘画型机器人,同样通过学习人类400年间236位人类优秀画家的作品,然后可以自由创作。他们还与中央美院有个合作,今年5月就取了夏雨冰的别名让人工智能参加了央美的研究生毕业画展。 你只需要给机器人一些关键词,三分钟能写出一首诗歌,画画也是如此,你只需要给一些文字,它就能发挥出一张画来。 而且微软的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纺织服装领域了,他们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起推出了面向纺织服装企业的AI设计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做趋势预测。 另外,机器人也可以进行纹样设计,尝试这一技术的是万事利公司,该集团的董事长李建华在演讲中就展示了由机器人设计的纹样。 那么,问题来了,设计师会失业吗? 显然不会。 其实徐元春在介绍的时候,展示了这个软件的二维码,扫描进去之后就可以直接试一下让机器人写诗和画画,我试了画画的软件,画了两次,只能说离我的想象有很大距离。人类的创作是非常感性的,用数据去模仿和学习,会得到某种规律和标准化的结果,但是这恰恰离真正的创作有一定距离,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也许将来有一天,人工智能连情感的这部分也能模拟得很好。 那么,以创作为主的人工智能在时尚行业的运用会扩大吗? 我觉得会,但是反而会以大众化品牌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样的程序更容易摸清楚流行、大众审美的规律,也许庞大的商业品牌以及快时尚品牌在应用这类服务的可能性更大,而设计师品牌或者奢侈品品牌,收效会小很多,抛开创作的能力问题,情感、观点方面带有人类温度的联系,会是未来高价格品牌所必须有的要素,而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还是有欠缺。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对时尚行业会有很大影响? 从现在的技术来看,通过技术分析来协助设计师工作,一定会成为趋势,比如天猫已经在这样做了。 很简单,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再帮助设计师对设计的方向进行修改,说白了就是市场部的部分工作由更便捷的人工智能来完全。 参会的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学院前院长SIMON COLLINS提到: “我们不断地卖,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已经超额销售了,一旦卖得太多的话,垃圾会产生,我们需要想一下如何利用5G和技术来解决销售超额的问题。如果我们生产的商品可以循环使用,这也是5G所致力于的方面”。 Plug and Play中国区代表曾蕴之也有类似看法: “我们很多衣服生产出来是不被需要的,AI+大数据技术其实作用很大,很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对需求进行预测,它可以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再按照这个需求精准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我们原本不可持续的一些环节”。 曾蕴之 Plug and Play 中国区代表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对时尚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是根据喜好协助设计,另一方面是可持续方向,而可持续也会是中国时尚产业未来走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持续时尚会从一种口号变成行业标准 其实以前参加的一些会议就有此感觉,可持续绝对不是一句口号,或者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它迟早会与每一个人相关,并且行业内一定会出台相关标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孙瑞哲会长演讲中就提到北欧一直走在可持续时尚的前列,斯德哥尔摩时装周已经取消传统时装周的模式,准备采取新模式,但具体是什么?暂时不清楚。 来看下他提到的国家相关政策: 我们纺织服装工业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已经把相关的节能降耗减排作为明确的目标写入到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累积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累积降低22%,用水量累积要降低23%,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1200万吨,我们现在全部纤维加工总量是5460万吨,我们2/3的纤维加工总量是在中国消费,也意味着我们1/3的纤维到明年要实现1200万吨,实现再利用纤维的消费。 许多大集团都已经有了相关的行动,并且开始“教育”消费者。比如,开云集团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个叫“我的环境损益表”的小程序,来提醒消费者,你的消费所带来的环境代价,进而帮助你做出是否消费的选择。 嘉宾曾蕴之的分享中提到,在一些针对Y世代和Z世代两个人群的消费研究中,00后的关注点已经越来越少的放在产品本身上面,更多放在产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他们认为自己的人格是被他的观点、他的价值观和他所代表的东西定义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中国,更多年轻人愿意去关注可持续这件事情,把它作为是自己的价值主张。 环保的概念可以深入的方向是非常多的,比如采用环保面料,环保的生产环境,也有品牌INXX 开始做“百家衣”的项目,就是将二手服装进行拆分再设计,这个其实设计师张娜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不排除会有更多设计师和品牌都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库存和数量过多的旧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