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创业公司而言,要攻下云端市场难度极大。一位ICT领域的投资人向投中网表示:“寒武纪技术上不弱,但是产品也谈不上比传统大厂更好。”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客户,第一诉求是安全稳定,为什么放弃那些成熟芯片,而去用一个小公司、未经检验的芯片? 在智能终端市场,最大的一块需求是手机。而手机市场上,华为海思、高通这样的芯片巨头自研AI模块并非难事,没有向外采购IP的需求。对国内AI芯片创业公司来说,最大的机会大概是OV、小米等厂商的自研芯片。但在对上交所问询的回复中,寒武纪也承认,小米、OPPO、VIVO自主研发的SoC芯片大规模商用仍待时日,短期内对于公司智能处理器IP产品不存在大规模的采购需求。 以上两大市场是寒武纪创业以来主攻的方向。在2017年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寒武纪提出的公司发展目标是:“3年内占领10亿智能 AI 终端,占领中国云端高性能芯片1/3市场份额”。 如今3年之期很快就要到了,寒武纪的现状与当年许下愿景之间判若云泥。 “智能 AI 终端”板块,因为失去华为的合作,寒武纪与的目标之间的距离不但没有拉近,反而还越来越远了。在招股书中,寒武纪称其智能处理器IP“迄今已集成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这个数字与一年前的新闻稿中数字是一样的。 “云端高性能芯片”板块,寒武纪基本上依赖珠海横琴和西安沣东这两个政府大单,如前所述还夹杂着难以忽视的非商业因素。 至于其他的边缘计算场景,市场空间比较大的如安防,华为海思的地位已经很强势;自动驾驶领域传统芯片巨头也早就重金设防,如英特尔160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芯片公司Mobileye。 其他市场如泛物联网则更分散的,特点是量大而价低。“终端比较分散,有一定机会,本质上要能算的来账,出货量要大于芯片的设计成本,这种场景不是特别多。”一位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人表示。 目前来看,寒武纪依然没有拿出过硬的市场表现,突破以上提到的这些市场瓶颈,这样的寒武纪,如何撑起280亿元的超高估值? 信中利美国创投公司创始合伙人王维嘉在知乎上写道,目前国内芯片公司的估值是美国同类公司的5-10 倍估值价格,不是人民币的数对美元的数,是美元对美元的数。王维嘉称:“如果是我,宁可踩空也不投……如果一定要赌一把,就把后期投资者当交易对手,快进快出。” 寒武纪的上市,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实际上也是因为在一级市场融资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发现缺乏落地场景,AI芯片公司的热度与几年前相比已经大幅下降。“脱离市场谈技术没有意义,投资首先还是看市场需求。”前述ICT领域投资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