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成立於1948年,其宗旨是鼓勵各類軍事體育運動,發展各國軍隊之間的友好關系,增進了解,建立信任,減少戰爭威脅。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目前有140個成員國,包括47個非洲國家、42個歐洲國家、32個亞洲國家、19個美洲國家。 197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派觀察員出席在敘利亞舉行的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第32屆代表大會。在這屆全會上,我軍被批准正式加入該組織,魯挺被委任為排球常設技術委員會主席。 也就是從那一天起,中國的軍事體育與世界正式有了交集。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五項代表團首次參加第30屆軍事五項世界錦標賽。兩年后,中國軍人首次奪得戴布魯斯杯。 1995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首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意大利舉行。解放軍代表團奪得13枚金牌、21枚銀牌和15枚銅牌,在獎牌榜上名列第三。 此后的1999年至2015年,在克羅地亞、意大利、印度、巴西和韓國舉辦的世界軍人運動會上,解放軍代表團始終名列獎牌榜前三位。這個軍人的賽場因為有了中國的參與,使得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體育傳友誼”的格言有了更全面的詮釋。在巴西舉行的第五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中國軍事五項運動員何樹感強忍傷痛,在沖過終點線后昏倒在地,他的戰斗精神感動了中外軍人,當地媒體以大幅版面和照片為何樹感點贊。在韓國舉行的第六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跆拳道運動員黃建南在右側肩膀反復脫臼的情況下,復位堅持比賽,將對手一一擊敗獲得冠軍,贏得了對手尊重和全體觀眾的致敬。 高超的競技水准、高昂的戰斗意志、高尚的道德風范,是國際社會對解放軍運動員的一致評價,充分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 2018年初《軍事體育訓練大綱》的發布施行,對提高我軍軍事體育訓練實戰化水平、增強官兵身心素質、夯實戰斗力根基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同一時間,根據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總體部署,為發展與世界一流軍隊相匹配的軍事體育,全軍軍事體育機構進行了調整改革,把分布在全軍不同單位的22支專業體育單位改為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直屬的軍事體育訓練中心。中心下設29支項目隊,除了傳統的射擊、田徑、游泳、籃球、滑雪、軍事五項等,還增設了海軍五項、空軍五項和定向越野等軍事特色項目。這一改革,實現了全軍專業體育隊伍的統一管理、力量優化和資源集約,使軍事體育隊伍進一步向服務部隊戰斗力建設聚焦。 10月的武漢,將成為中國與各國軍體健兒共同競技、友好交流的舞台。 金秋時節,這裡將唱響“共享友誼、同筑和平”的時代旋律。 (責編:實習生(凌博)、陳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