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金秋十月,見証了在強軍之路上披荊斬棘的人民軍隊的磅礡力量。 天安門廣場上,鋼鐵洪流仍在眼前,強軍戰歌聲猶在耳。此刻的長江之濱,九省通衢武漢已經張開熱情好客的雙臂。10月18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這裡開幕。 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綜合性國際軍事體育賽事。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近萬名現役軍人將齊聚武漢,在沒有硝煙的競技場上,角逐射擊、游泳、田徑、籃球等27個大項、329個小項比賽。 “夫兵者,國之衛也,非強悍有力者不勝其任。”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軍事體育事業不斷蹚出新路子,注入新動能,邁上新台階。軍事體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白手繪藍圖 艱難啟航程 1950年,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人民解放軍的軍事體育事業在一張白紙上起筆著墨。 接受過戰火洗禮的老一輩共產黨人,高度重視軍事體育工作。新中國成立還不滿一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即向全軍發出指示:“要大力開展部隊體育活動。”規定解放軍的各級文化部門要有專人負責領導體育工作,在連隊中要設立體育委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份關於軍事體育的文電。 1951年,我軍第一支專業體育隊伍——八一體育工作大隊成立。回憶當年創業的歲月,親歷者們記憶中沉澱下來的,是高昂的士氣和砥礪前行的豪情。 八一體工大隊首任政委魯挺曾回憶,八一隊成立以后,沒有營房,先后住過先農壇體育場的材料庫房、東絨線胡同的居民院子、公安部禮堂施工隊的工棚……即便這樣,他們也從未耽擱過訓練和比賽,從未向國家和軍隊提過要求。 1952年,全軍再次掀起開展體育運動的高潮,開展“廣泛群眾性體育活動,鍛煉指戰員的體質”成為全軍訓練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這一年,抗美援朝戰爭還在繼續,經濟建設尚未全面復蘇,中央軍委又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在北京舉辦首屆全軍體育運動會——這是自1927年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規模空前的一次全軍體育盛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第一次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參加運動會的1800多名運動員,來自各大軍區、各軍兵種,不僅有士兵和中下級干部,還有6位身經百戰的老紅軍。 戰場和賽場,軍事和體育,總是有說不完的情緣。從1952年至1979年,人民解放軍一共舉辦4次全軍運動會,不僅打破和創造了一批全國紀錄、最好成績,還展示表演了千人團體刺殺操、特技跳傘、裝甲兵坦克射擊、工程兵火箭布雷等軍事特色項目,成為生動的國防動員教育活動。 鄭洪武曾是第二屆全軍運動會四人團體操賽冠軍。他回憶說,因為條件有限,大多數代表團都住在帳篷裡,他所在的福州軍區剛剛完成金門炮擊作戰,代表團被安排住進了賓館。 為了培養軍體人才,1953年,中央軍委決定在廣州創辦一所專門培養體育干部的軍事體育學校,承擔軍體教員、體育主任(參謀)和體育骨干的培養工作,為我軍開展軍事體育活動提供人才支撐。 轟轟烈烈的軍事體育發展進程中,首任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提出了“體育出戰斗力”的口號,成了軍事體育作為我軍軍事訓練重要組成的指導思想。為提高全軍指戰員的軍體素養,國防部還組織編寫軍體教材,攝制刺殺、器械體操、田徑、足球和早操等軍體教學影片下發全軍學習。 歷經百年滄桑之后,新中國闊步邁向體育強國。 軍星耀體壇 為國添光彩 首次戰勝外國國家隊的,是解放軍女排﹔首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是解放軍舉重運動員陳鏡開﹔第一個體操世界冠軍,是解放軍運動員馬燕紅﹔為中國冬季項目實現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的,是解放軍運動員葉喬波。 經過數十年的整軍備戰,當國門打開之際,一批優秀的解放軍運動員迅速在國際賽場展露風採。李淑蘭、董湘毅、李亞敏、杜寧生、李富勝、陳招娣、王濤、劉國梁、林丹……從新中國成立至今,解放軍運動員一直是競技體育領域的主力軍和重要參與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攻堅克難、自強不息的青春偶像。 軍隊對提升戰斗力的需求,導致軍人群體對體育的參與和關注度遠遠高於大眾。西方體育強國訓練出的軍人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一直都佔有較高的比例,中國也是如此。堪稱新中國體壇勁旅的解放軍八一體育工作大隊,建隊以來共獲得了14人次奧運會冠軍、120人次世界冠軍、980人次亞洲和重要國際比賽冠軍、1455個全國冠軍,彰顯了軍事體育的壯麗和輝煌。 解放軍八一籃球隊更是創造了中國體育史上籃球運動的奇跡,在建隊數十年裡拿下了33個全國冠軍,對激勵官兵士氣、鞏固提高部隊戰斗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中央軍委授予“團結拼搏的體壇勁旅”榮譽稱號。 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體育團隊,還有八一軍事五項隊。軍事五項運動,是國際軍體項目中最精彩、最艱苦、最殘酷、最鍛煉軍人素質的項目,是衡量各國軍隊戰斗力的一個標志,對每個參賽軍人都是一種極限挑戰。 1980年,解放軍八一軍事五項隊在北京西郊成立。此時的中國,剛剛向世界打開大門。 39年過去了,八一軍事五項隊有了一句自己的“鐵血隊訓”:不流血流汗干不了軍事五項,不拼命玩命干不了軍事五項。一句看似殘酷的話,闡明了軍事體育的特殊性:一項來源於戰爭的競技體育運動,絕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的鍛煉方式,而是勇氣、智慧、力量和意志的綜合較量。 八一軍事五項隊先后有400多人次征戰國際軍體賽場,足跡踏遍20多個國家和地區,奪得100多個世界冠軍,把中國軍人的名字刻在了由西方軍隊命名的世界冠軍獎杯上。 他們,不僅代表中國軍隊把八一軍旗插在了世界冠軍席上,還打破西方軍事強國壟斷,使在歐美國家流動了33年的戴布魯斯杯首次落入亞洲和中國。國際奧委會為他們頒發“薩馬蘭奇特殊榮譽獎杯”,以表彰中國軍人對推動世界體育運動發展所做的貢獻。 2001年,中央軍委授予八一軍事五項隊“英雄軍事五項隊”榮譽稱號,使其成為繼八一男籃之后,第二個中央軍委授稱的軍事體育團隊。這些捍衛軍旗榮譽的軍人,和諸多被中國老百姓記住姓名的奧運冠軍一起,成為中國體壇上熠熠生輝的明星。 體育鑄和平 賽場傳友誼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彰顯中國政府、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愛好和平、追求和平、捍衛和平的堅定決心和意志,為推動國際軍體事業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承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軍事體育事業迎來新的裡程碑。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武漢軍運會將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和平崛起、勇於在國際舞台上承擔大國責任的重要舞台。”這是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秘書長多拉·曼比·科伊塔上校在視察武漢軍運會場館建設后給予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