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6节体育课,是如何开出来的 ——清华附中奥森校区体育专项课改革走笔 “点球!点球!” “大黄,快传给我!” “球进了!1比0!” 随着赛程的紧张推进,引来一阵阵激情澎湃的欢呼。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一片生机勃勃,一场足球赛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并不是哪一支专业足球队在比赛,而是清华附中奥森校区学生们正在进行的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的场景。 据了解,奥森校区是清华附中2015年承接北京市优质高中资源市级“统筹二”项目新建的校区,隶属于清华附中本部,是一所优质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中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而在奥森校区,一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6节体育专项课,语数外等课则是每周5节。文化课“超课时”常见,但体育课“超课时”不常见,体育课安排课时比文化课还多,更不多见,这所学校缘何要这样做? 曾被质疑的一周6节体育课 2015年9月,奥森校区在建校初期就开始尝试一周6节体育课,在第一年招生时,有家长看到课表就有点儿疑惑,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学校是体校吗?” 慢慢地,家长的质疑声不断地通过家委会反映到清华附中奥森校区执行校长朱建宏那里,“既然不是体校,又不是体育特长生,凭什么要让孩子上那么多体育课?这样下去还怎么高考?” 不仅是家长,就连学校内部也有不同声音,特别是一些文化课教师,“别的学校都是文化课挤占体育课,我们这里的选修课都用来安排体育、艺术等课程了”。 “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始终坚持认为,在现实环境里,体育应该比语数外要花更多的时间。同时,运动有助于学习效率提高,这是无数科学研究证明的结论。”在朱建宏看来,现在提倡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很多品质与运动有关,如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抗压能力、集体荣誉、有毅力等,而且运动使青春期的少年更乐观和阳光,据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观察,爱运动的学生通常不会得抑郁症、过于沉迷网络等。 该校区在初建时,属于北京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而校区地处国家网球中心,加上“无体育不清华”的传统,很自然地把特色定位于体育。身为体育爱好者的朱建宏于是力推一周6节体育课,与国内体育类高校联合培养具有较高体育素养的普通在校高中生,利用在校时间开设各类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 学校提出了瞄准“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增强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做到“人人有专项,人人有团队,人人能比赛”,传承学校“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办学理念。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磨合与发展后,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增长10%至20%。对测试结果的跟踪对比研究发现,6节体育课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拿2015级学生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长跑成绩来说,高二时与高一时比较发现,男女成绩各提升了接近一分钟,效果显著。 更为可喜的是,“大量例子证明了学生玩得多,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我们是示范高中,如果要有示范性,希望是在这方面”。朱建宏说,他观察校篮球队的不少学生,虽然他们平时用了大量时间投入训练,但文化成绩也比较理想,很多进了前十名。而运动能力方面,按照上海有关方面发布的青少年运动等级评价指标衡量,该校学生的网球水平能达到9级、篮球达到7级、乒乓球达到5级,“我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了一项体育技能,少数学生掌握两项专项技能。”朱建宏说。 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家长们渐渐从怀疑的态度转化为信任与支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的熏陶下,爱上了体育运动。 改变死板的传统体育课 奥森校区在日常教学中,共设6节体育专项课: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从其中选择一项想要零基础学习或加强的项目。每个学期,学生可以自由换项目学习。也就是说,每天的体育课6个项目一起开,不过每天是不同的年级,比如,体育课课表上,周一下午是高一年级,周二上午是高二年级。 为什么要这么改?“你发现没有,在传统体育课上,从小学我们就学前滚翻,从小学一直‘滚’到大学,学了十几年,什么项目都会一点儿,什么都不精,什么都坚持不下来,学习没有层次和递进性,学生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奥森校区体育教研组长陈卫东说。 “这么多年,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专项,就很难保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没有擅长的项目,也就没有圈子,更没有组织,甚至篮球赛、足球赛都看不懂,全民体育、终身体育就是一句空话。”朱建宏说,“许多学校都舍不得将体育课排在上午,而在我们学校排课表时,体育课优先安排,这样一整天里体育场馆都是一片火热景象。” 在上课时间上,该校也做了改革。“传统的体育课一节45分钟,热身10分钟,再练习一项技能十几分钟,比赛十几分钟,再做整理运动,还没有进行完整的比赛就结束了。”陈卫东介绍说,该校按照培养学生体育专项的目标,将原来的2小节体育课连着上成大课,把课间操时间省出来,将每天的半小时时间用来上体育课。 在每周6节基础课之外的课余时间,该校还根据学生和教练的实际情况,开设了校队训练课,保证每次一个半小时的训练。除开设有体育特色课程外,每年还举办体育节,包含每个项目的校级联赛、冬季长跑、田径运动会等。与此同时,学校会带领学生与友好学校进行联谊赛,体验定向越野、游泳、滑雪、冰壶等非常规项目,并组织学生观摩北京市重大的体育赛事。 改革也让奥森校区成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比赛中的“一匹黑马”:包揽2018年全国李宁杯羽毛球比赛中小学组混双前三名,获男双第一名;校队获第10届“阳光杯”2018年朝阳区中小学篮球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从2018年起,奥森校区作为承办方,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合作,共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球比赛。 专业教师教专项 周一下午3点左右,在国家网球中心的东边,7块网球场地同时开放。高一(2)班学生裴朗彤在满头大汗地挥拍。这位被誉为奥森校区“网球一姐”的少年,曾经进入当下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网球爱好者平台“北京网球123”分级赛2.5级的前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