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加强老城保护 北京首批429处历史建筑公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3
摘要: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了解到,今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人民大会堂等429处建筑物拟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第一批历史

以下内容来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董兆瑞)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了解到,今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人民大会堂等429处建筑物拟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正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建筑(含历史建筑群),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或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或具一定的纪念或教育意义,或于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或于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反映了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或是建筑样式细部、设计理念等反映了一定的地域或民族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或是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或是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或是样式、材料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水平,或是建筑形体组合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或是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

据了解,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城、海淀、东城三区,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其中核心区273栋,体现了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特别是明清及近现代以来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体现古都风貌及共和国发展历史的建筑代表;海淀区146栋,主要集中在清华、北大校园内,集中承载了近现代以来一大批知识分子求学报国的历史信息。

从建筑功能上看,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主要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商贸建筑、工业建筑等,涉及传统四合院、近现代公共建筑、近现代住宅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北京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北京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10个试点城市之一,更多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未来并将结合实际开展对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试点工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代表建筑

西四北二条59号:院内居民不熟悉的历史

59号院位于西四北二条的西侧。院内的老居民说,多年来一直住在这里。记者在院内看到,住户们在院内放置了很多花盆,里面种植着很多种绿色植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院落原本的风貌。由于曾经是单位宿舍的原因,这里的住户并不熟悉院子的历史。

59 号院落为清朝年间建筑,历史上曾居住过末代皇帝溥仪、佟麟阁。西四北二条在明朝属于鸣玉坊,曾在此设立大帅府,故称此街为西帅府胡同,清代称帅府胡同,1965 年改做今称。

院落顺应东西向街道走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该院落具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特征,反映北京内城地区传统民居特色。与著名历史人物溥仪、佟麟阁相关,映射出新街口街道的文化特色,体现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单层合院式布局,建筑形制较完整,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传统清式材料结构做法以及典型的清式彩画工艺反映了民居建造的技术水平和北京地域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砖雕、木雕以及清式彩画,其造型和样式具有汉族艺术特色,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吴晗故居

头发胡同1号,曾经是吴晗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头发胡同1 号。头发胡同是北京西城宣武门内一条僻静的胡同,东口直达宣内大街,西口是南沟沿(今佟麟阁路),长约500 米。由于距离西单商圈很近,时常有游客在院门前拍照留念。院内住户给大门上了锁,进出院门的住户,都会随手锁门。

1号院建筑面积473.56平方米,1951 年左右,吴晗作为北京市副市长,从清华大学迁来住在这里。该院为三进四合院,院内有游廊,内院、后院、外院均由一颗古树尚存。内院正房抬梁结构、台基保存完好,屋面为阴阳瓦鞍子脊,瓦片大部分为新瓦,门窗木质棂条保存完好;厢房抬梁结构、台基保存完好,木质门窗保存良好。后院的后罩房主体结构完整,抬梁结构、台基保存完好,屋面瓦片有些破损缺失,门窗木质棂条保存完好;厢房均为重建。

外院的正房抬梁结构、台基保存完好,屋面为阴阳瓦鞍子脊,瓦片大部分为新瓦,门窗木质棂条保存完好;厢房为重建。宅门为广亮大门,屋面修缮良好,蝎子尾尚存,戧檐和垫花,内部象眼上的雕花,檐枋绘画图案与檐口墙体雕花、倒挂楣子、雀替细部雕刻纹样修缮良好,抱鼓石保留良好,雕饰精美,整个院落结构及建筑构造极具清代风格。

东旧帘子胡同23号(施今墨诊所)

与其他东城区、西城区的平房院相比最大的不同,东旧帘子胡同23号院内为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目前,院内仍有居民居住,占地面积为718平方米。院门没有上锁,经常有游客因为好奇这栋二层的建筑,而走进去拍照。

东旧帘子胡同23 号,长304 米,均宽3 米,东西走向,东起兵部洼胡同,西至北新华街。因附近曾有莲花池,明称莲子胡同,后演化为帘子胡同。此街南侧后形成新街巷,此处改称旧帘子(莲子)胡同。后以北新华街为界,新帘子与旧帘子胡同,均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均已拆除,建为和平门社区,东段新与旧帘子胡同现存,1965 年,此段定名东旧帘子胡同。

23 号院为一进四合院,是一栋二层中式砖木结构的楼宇所构成,并附有游廊。院内楼宇结构紧凑,院内无古树,整栋建筑形制保存完好,结构较牢固稳定,内部格局完整,楼宇呈回形,楼门开在东侧,院内正房木质围廊雕花精美,檐枋与门窗木质柃条保留完好,左右厢房与倒座房木质围栏保留良好,屋檐、围墙均重建,宅门为如意门,已被修缮,门楣至今保留,两个门簪与抱鼓门墩的雕刻,做工精良,能显示出曾经的主人具有一定地位。

在公布的首批历史建筑名单当中,有一批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相对于动辄几百年的明清建筑,这些房子显然是小字辈,但它们同样是一段历史的承载者,记录着当时建筑的时代特色,以及背后一幕幕陈年往事,一段段动人传说。

金鱼池中区3号

在天坛街道金鱼池中区3号,有一座坐南朝北的独栋二层小楼,建筑风格为民国时期典型的中西式小楼。此处现在是北京制帽厂的职工宿舍,虽然建筑的外部显得有些破败,但从出檐、屋顶、铁窗、墙体上,还能看出极具民国风格,且不论是建筑工艺,还是施工质量,都是很讲究的。小楼左右两侧均有三道人字形的山墙,如波状相连,这是中西建筑风格融会的最为巧妙的地方,象征中国传统的人字型山墙上,几何结构的砖墙纹路纵横,美感迭生。山墙下安有多处上下通联的排水设施,和山墙上几何形的装饰纹路平行交错,掩饰的颇为巧妙。而整体建筑中的点睛之处,是那已不多见的铁板窗,在小楼左、后两侧的窗台前均有铁质的窗板,可以左右推开,这在当时的建筑中是很新潮的设计。

从南门进入建筑的内部,楼的中间是一个贯通的厅堂,东边有一架宽敞的木质回旋楼梯盘旋至二楼,上下各房间的整体格局好像展示商品的铺面……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