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体育行业如何抗疫?这是六位投资人开出的药方(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07
摘要:疫情发生前,许多线上教育公司的生存状态非常差,为什么?第一,获客成本高;第二,线上体验感不好;第三,有的课程不适合线上教育。这么来看,体育行业的线下业态甚至有其自身的优势,不能因为疫情来了,就果断放

  疫情发生前,许多线上教育公司的生存状态非常差,为什么?第一,获客成本高;第二,线上体验感不好;第三,有的课程不适合线上教育。这么来看,体育行业的线下业态甚至有其自身的优势,不能因为疫情来了,就果断放弃掉,线上线下一定是有机结合,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具体来说,对于每家具体的体育公司,线上和线下,一定有本末的区别。举个赛道的例子,家庭健身,许多人认为会颠覆中国健身市场,但我始终觉得它是一个健身市场的「替补」位置。

  为什么?第一,时间替补,居家时间自由;第二,空间替补,可能家里边离健身房远或者不方便。在家健身就是说从空间更简单一些;第三,财务替补,可能比如去报班或者参加健身房私教的比较贵,在家跟着这些互联网软件去做一些运动的话,相对比较便宜。

  体育行业会不会有「疫情过后的反弹」?我个人看法是,会有,但绝对是很小的。体育属于一个日常性的消费,而且体育在中国,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它的国民消费惯性还没到,别说衣食住行,可能连文娱都比不了,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我们第三产业,疫情绝对是危机,是危也有机。在线付费的体育内容,一些原本与线上结合不那么到位、但线下已经很成熟的体育赛道,以及很重要的一点:全民对于健康的意识和反思,这些都是危险里藏着的机会。

  对于体育产业,我看了也有五六年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它必然会长大,中期、远期看好,但短期也确实有点毛病。坚持住,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一点亮都看不到,星星都没有,但黎明也是真的很美好。

  | 能做线上的,要抓紧抢占市场|

  北塔资本 李逸飞

体育行业如何抗疫?这是六位投资人开出的药方

  北塔资本非常看好体育和教育结合的产业,也会持续在这个领域布局。

  我们认为疫情只是暂时的,会更加看好体育运动在疫情之后的发展,基本上大家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当下被培养起来了。这其中,包括家庭健身、青少年体适能训练,在疫情之后都会迎来一波消费反弹。

  从几方面来看,危中肯定有转机,这个时候行业就能筛选出来经营状况较为优质,商业模式更加健康的公司。疫情也给各位创始人提了个醒,公司经营要足够谨慎,这个时候要严格把控现金流,保证企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疫情之中也体现出行业对家庭健身场景的探索,对有志于做在线体育或者健身的企业也是一次机会。比如说像非典之后诞生了一批像电商,如今也会催生一批线上场景下的企业,或者在家庭场景下去做大众健身、大众健康教育的企业。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在线上做探索的企业,或者已经有实力有现金流的企业,适合做线上的,要抓紧做,抢占市场。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里,试验产品,锻炼团队,几乎没有更合适的时机了。

  另外,对于那些比较传统的企业,我倒是不建议马上转型,这个时候它需要做好客户关系,安抚好客户情绪。

  目前来看,大众健身还不是一个持续性的、稳定性的、普及性的事情,如今是一个比较好的培育时期。假以时日,当用户的基数达到一定量级,并且用户平时健身已经有了需求,那么他不光在线下,也一样会在线上有这种需求。这时候才是产生现金流的时候。与此同时,在疫情结束后也许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的热潮,很多线下的体育消费都会有机会。

  体育是一个长期向好的行业,需要花时间去培养,去等待,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在疫情结束后,也许行业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长。

  | 优秀的企业,都会经过残酷的洗礼|

  曜为资本 徐晶

体育行业如何抗疫?这是六位投资人开出的药方

  这次疫情重创以后,有多少体育人能「活下来」?有多少体育企业能够「活下来」?体育产业经济如何复苏?

  我们总体认为,应当是谨慎性乐观。

  短期来看,此次疫情来袭就好像是开快车的时候快速抱死,形成了一个突然的大冲击,对于各个产业,包括体育产业的影响是明显和强烈的。

  但是,硬币总有两面。曜为资本成立以来,就专注于体育产业投资并长期关注,体育产业的天生特性就是其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将这次疫情对产业产生的影响放在中长期的时间轴上,短期的冲击造成的影响会逐渐被消化吸收,不会改变中国体育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我们对中国体育产业长期看好的看法不会变。

  大家都在提非典做对比。我个人理解,2003年非典对于这次的疫情防控和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但同时,非典和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比2003年,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贡献已经到全球的16%。对比当初非典时期的4%,此次疫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范围更广,深度更深。具体各个产业,包括体育产业,经受的影响和损失,关键还是要看疫情的发展和最终解决时间。

  从先天来讲,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又受到2019年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如今这一次抱死冲击,被动洗牌、行业洗刷在所难免。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重线下业务的体育细分领域,比如健身、体育培训、冰雪、场馆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业格局会快速向1/9原则靠拢,甚至更甚。

  这次疫情发生之前,体育行业普遍是线下发力,但做任何事情精力都是有限的,更何况线下生意,如门店经营、扩张、教练培训与留存,场馆管理等本身都不能算是轻松活。

  此次疫情,逼着重压下的体育企业去做线上。因为疫情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新用户和老用户在线上消费的时间和空间极致扩大,为培养新消费习惯提供了绝佳契机。转型很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没有这段「真空」的环境,企业不可能突破舒适区。

  这种尝试,可能是企业之前没来得及做,或者是做了并没有特别坚持的,但是无论从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增加或有现金流,维持企业品牌形象,都是积极正面的。还有,促销,免费课程开放,提倡公益服务,这些行为可以增加初创企业社会认知、提升美誉度,取得的效果是之前的环境里无法比拟的。所以,只要花费的精力和物力是可控的,这些尝试是必须的,这就是危机里的机遇。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