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还讲过实践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他给我讲过一个特别形象的故事叫“庸医治驼”,说是一个庸医为了治好驼背病人,就用夹子把病人的背用力一夹,结果背是夹好了,可是人却医死了。所以,只是动机好是不够的,还要兼顾最终效果。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江盈科的《雪涛谐史》。你看,习书记总是能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哲学道理,让人听了一次就彻底记住了,再也忘不掉。 习书记还跟我谈起过宁德的廉政建设。当年宁德处理干部违规建房问题,他并不是就事论事来处理这件事,处理问题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问题。他说,我们要“爱人民之所爱”,还要“恨人民之所恨”。“爱人民之所爱”,反映的是人民情怀,这一点容易做到;而“恨人民之所恨”,体现的是责任担当,这一点做起来不容易。有了私心杂念是做不到的。他说,我们做官不要想着不得罪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当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坐在领导位置上,就不要谈什么单纯的快乐,只要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到快乐就可以了。 习书记还讲过如何看待干部主观能动性问题。他说,闽东由于长期贫困,干部都有自卑意识,去省里开会不敢坐前排,不敢第一个发言。我就要改变和淡化这种贫困意识。所以去省里开会,我都要坐前排,争取第一个发言。“我们闽东虽然经济贫困,但思想不能贫困。”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十分震惊,也受到很大启发。习书记这些饱含智慧的思想,为闽东干部群众更好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我说习书记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根本的就在于他思想的魅力。 采访组:您后来到福州市委办公厅,在习近平同志身边工作,能不能讲几个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陈承茂:当然可以。1992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给习书记当秘书,一干就是4年时间。4年秘书生涯,成为我一段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在习书记身边工作,使我有条件更加贴近地了解他,感受更多的是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体现出来的领导风范。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很多,我简单说几个。 第一个故事是“一张修理电视机的发票”。2018年底,我的一个朋友,当年福州市有线电视台台长、现任省政协副主席杜源生同志跟我说,他找到了一张发票,日期是1995年3月15日,交款人是“彭丽媛”。我看了以后非常激动。虽然发票已经发黄,但让我回想起了它的来历。我记得当时习书记住在福州市委一个公房里,有一天家里的电视机不显像了,他就让我去请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来看一下,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照价付费。后来电视机修好后,我问人家要付多少钱,当时跟着过来的电视台台长杜源生同志说,修理公房电视是不收费的。我觉得也有道理,就这样跟习书记报告了。没想到习书记当时就说:“不行,我家的电视坏了,修理费当然由我来付。”他批评我办事不认真,让我第二天去把钱给交了,还特意嘱咐我费用从他工资里开支,而且要把发票开回来,写上彭丽媛老师的名字。后来我就去把钱交了,一共花了50元。当时习书记的工资才200多元,应该说这个维修费用不低了,可他却态度坚决,公私分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第二个故事是“公开机关单位电话”。习书记在福州市提出了“为民办实事”“化解矛盾在基层”等要求。当时不像现在这样信息公开,有些单位把机关单位电话做了保密处理,人民群众要找职能单位办事普遍存在找人难、打电话难的问题。1994年1月,习书记听到有群众反映这个问题后,立即交代市委办、市政府办的负责人,马上把包括市委的、市直机关单位的电话全部登报公开。不久后,所有电话号码就公布在《福州晚报》上。当时习书记要求设立值班室接听电话,还培训大家怎么接电话,怎么倾听群众心声。公开电话这个举措的反响在全国极为少见,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充分反映出他当时要改变福州市工作作风的决心。 第三个故事是“给环卫工人制作安全标识”。有一回,我跟习书记下乡去调研,途经福州市一个交通繁忙的区域,看见几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垃圾。当时车来车往,环卫工人一边扫垃圾,一边还要躲闪来往的车辆,而他们在车流中却并不显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撞着。习书记看了以后,马上叮嘱我第一时间联系当时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林永诚同志,转达他的要求: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为了方便他们工作,使他们在车繁人杂的工作环境下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要为他们提供统一的标识,比如带反光粉的红黄坎肩,或者有明显标记的帽子、袖章等。他当时还交代要马上就做,不要考虑钱的事情。自此以后,福州市全部环卫工人都统一配发了反光背心和反光帽,环卫工人安全事故也大幅减少。对习书记来说,人民的事情都是大事,只要他发现了就一定会想办法去解决,即使是交代别人去办,他也会说得特别详细,交代得特别清楚。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讲的是“由半碗剩饭引发的‘谈心’”。当时彭丽媛老师很忙,工作要到处走,习书记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生活。有个周日的早上,因为上午要加班,我就到习书记家和他一起吃早饭。早上我们煮的是稀饭,那天我水放得多了点,我和他各吃完一碗后,锅里还剩了大半碗稀饭。吃完收拾餐桌的时候,我就不经意地把锅里的剩饭端起来,往厨房方向走去。习书记见状马上问我:“你要干嘛?要倒掉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虚地嗯了一声。他冲我挥挥手,“来来,过来坐下。”他说:“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当然,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他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古人常说要慎独,我们独处的时候,不能做不可为的事情,这就是慎独。”我听了以后,感到既惊讶又惭愧。他又跟我说:“这样吧,中午我们不去吃工作餐了,回来再添把米,把剩下的这点饭吃掉。”于是中午我们回来后,我就把剩下的稀饭从冰箱拿出来,加了点米,我又炒了个鸡蛋,就把饭吃掉了。事实上,那个饭确实很不好吃,因为在冰箱放过以后,米都软烂掉了,但习书记吃的时候却毫不在意,还一边吃一边给我讲过去经历的趣闻,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