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内需市场,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在“时尚、科技、绿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新标签的今天,中国职业装正日渐改头换面,在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和责任导向下逐渐蜕变为兼具时尚颜值和科技内涵的新职业着装。 据统计,每年职业装的市场需求在3000至4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职业装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关注,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增长的亮点之一。尤其是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职业装更是深入挖掘内需市场,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领域。 聚焦职业装产业发展,把脉未来趋势与风向,9月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中国服装协会职业装专业委员会、中国服装协会职业装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办公室支持,力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服饰》作为媒体支持的2019中国职业装产业大会暨中国服装协会职业装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大连隆重召开。 据了解,这是中国服装协会首次举办以职业装为专题的全国性会议,旨在为中国职业装产业的参与各方搭建平台,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海冰,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中国服装协会原副秘书长张广闽,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等领导出席,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纺织服装处处长、服博办主任助理郑晓杰,大连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服博办主任助理刘向阳,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服博办招商展览部副部长李世华等嘉宾参会,来自全国的上百家职业装企业代表、相关协会、专业机构等200多人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部主任、职业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岩冰主持。 ▲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部主任、职业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岩冰主持大会 高屋建瓴把脉职业装产业趋势 ▲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海冰 “职业装被誉为‘行走的活名片’,是体现职业形象和职业精神的窗口和载体,更是呈现企业文化内涵的桥梁。”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海冰在致辞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对外形象的重要性,令职业装受到普遍重视与欢迎,为其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由于我国在职业装领域起步发展较晚,在设计创新、面料创新、产业链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仍较展现我国现代工业文明新风貌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此次职业装产业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深化行业交流达成共识,维护我国职业装市场的健康发展,并通过不断挖掘优秀企业榜样,树立中国职业装的崭新形象,共同推动行业繁荣发展。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 众所周知,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但它同时也是职业装需求大省。据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介绍,近年来,辽宁纺织服装行业高度重视对职业装的发展,带动当地职业装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其中大杨创世、沈阳蓝天等企业入选第二届中国职业装优势企业推介更是对辽宁职业装企业的莫大鼓舞和鞭策。随着中国服装行业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辽宁职业装企业也将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打造科技、绿色、时尚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服装的一个重要品类,职业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不仅是工作场所、行业特征的直接标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职工特种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保障。这就对新时期职业装在设计、功能、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服装协会于此时组织召开职业装产业大会恰逢其时,是服装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深挖细分国内市场、推进三品战略的有力举措。 她指出,近年来,职业装职业化、差异化、功能化趋势突出,独具特色的企业职业装、功能完备的特种职业装、安全舒适的防护职业装正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大会的沟通交流希望凝聚发展共识,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共赢发展。她同时建议,企业发展职业装要更加重视职业装的功能设计、丰富职业装的文化内涵,适应职业装劳动安全、工作便利、能承载企业精神文化等需求,不断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在满足行业职业需求的同时,突出不同企业的差异化特色;要更加重视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协同开发创新,提升产品的高质量供给能力,顺应职业装个性化定制上升趋势,打造柔性化的快速反应产业链;要更加重视职业装的标准和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信用建设,推动职业装产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