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表示,海岛旅游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人的连接才是最好的旅行。 8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舟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执惠、趣旅协办的2019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在舟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新海岛、新场景、新动能”为主题,从大文旅格局出发,以海洋全产业链布局视角,围绕系统化剖析融合大势已定的海岛旅游产业,前瞻未来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出席本次大会并发布《2019世界海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 戴斌表示,海岛旅游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并继续证明: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人的连接才是最好的旅行。只有坚持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创新和全球合作,才能让游客看见美丽风景,享受美好生活,才能让居民参与旅游进程,获得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戴斌认为,海岛旅游需要在扩大共同市场基础的同时,构建差异化的目的地形象,用好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在主要客源地加强宣传推广和网络营销。同时,海岛旅游规划决策机构和利益相关者需要高度重视商业和私人机构的作用,千方百计加强市场主体建设。 以下为戴斌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海岛拥有海滨、海岸、沙滩、礁岩、泻湖、蓝洞等独特的地质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都是令人向往的旅游吸引物。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海岛有五万多个,我们可以在汤加出海近距离观看游泳的鲸鱼,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与座头鲸在水下散步;可以在斐济畅饮以国家命名的水,或者从万米高空一跃而下,享受自由落体的快感;可以在古巴、多米尼加、夏威夷、马略卡、普吉、苏梅、留尼汪、马尔代夫、毛里求斯、撒丁、塞浦路斯等地感觉“一岛一特色”的神奇;可以去海南岛体验什么叫“椰风海韵醉游人”,更可以跨过人山人海,来到这里赴山海之约。 海岛拥有令人自豪的历史和亲近自然的文化,并且由于远离大陆的战争、工业化和全球化而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其原生形态。每个国家、每座城市、每个社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历史,并愿意以博物馆、美术馆和节事的形式与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无间的分享。韩国济州岛的“渔女”、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和东南亚岛屿国家的“妈祖”,舟山群岛的佛教圣地普陀山“观音”,都是世居于此的人民极其珍视并努力传承的。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海岛居民很注重亲情、友情,也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关爱家人。休闲时节,居民会围在一起分享海洋的珍馐,畅饮大地的琼浆。游客路过,也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如同笑声在林中飘浮一样自然。对于游客而言,阳光、海水和沙滩可能会有同样的美丽,但是与每个海岛的文化,每位海岛居民的互动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因为文化,因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海岛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海岛旅游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人的连接才是最好的旅行。 政府和旅游业界对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化作实践中切切实实的努力。没有汽油,汽车开不走;没有游客的到访,旅游业发展不起来。但是无论是以旅游还是以什么别的名义,都不可能以牺牲自然环境、社区居民和后代人的权利为代价。当且仅当对自然生态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成为我们的共同价值观时,海岛旅游业才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哥访问时,其古城保护、遗产活化、社区共享等方面的成就,特别是海底沉船博物馆的设计与展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海岛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无论是从旅游产业,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全球还有很多海岛尚处于欠发达状态。无论是航空、公路等基础设施,住宿、景区等商业接待体系,还是人力资源、数据统计、政策设计等软环境建设方面,都仍然需要大量的外部援助。但专业研究和实地调研的结果也告诉我,海岛旅游正在稳步走向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光明未来。中国在过去四十年取得了诸多发展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父老乡亲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我的少年时光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还处于典型的农业社会,田野劳作很是消耗人的体力,往往会让自己产生看不到未来的幻灭感。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鼓励说,“眼是孬种,手是好汉”,只要肯付出汗水,脚踏实地前行,就一定会有未来。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母亲和他们子女的努力付出,甚至牺牲了一代人的休闲娱乐生活,我们才有幸看到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 女士们、先生们, 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政府和旅游业界努力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建共商共享”等新时期全球治理理念,正逐渐成为世界共识。随着中国—南太平洋岛、中国—新西兰、中国—东盟等系列旅游年的成功举办,以及更多以促进旅游便利化为导向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签署,中国正在成为海岛旅游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海岛旅游全球发展的关键角色。多年以来,中国不仅为世界各地的海岛带去了持续增长的游客,而且在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和人才培养上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这些援助没有附加任何与发展无关的条件,更没有排他性的合作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领域的逆全球化、旅游领域的重商主义、商业领域的重利轻义,还有气候变化和文化冲突,都正在成为世界海岛旅游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为深化世界海岛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我们需要借助国际旅游海岛大会这样的平台,对发展历程做必要的回顾与总结,对未来的规划进行理论准备和政策协调。 旅游不仅可以带来游客,让酒店、度假村、旅行商、免税店受益,更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在海岛经济、就业、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极为广泛的作用。今天的海岛,特别是远程客源地的游客,他们年轻、富裕、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目的地停留,陪伴家人和孩子,与目的地居民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接触。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以散客、自助、定制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旅游活动,去分享海岛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当代生活方式。旅行组织方式和消费行为的这种变化,尤其是中国年轻客群的兴起,既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以旅行社为主导、以度假村为依托的“一价全包”的海岛旅游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机场、码头、公路等基础设施,酒店、民宿、餐饮、购物等接待设施,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戏剧场、电影院、亲子主题公园等文化场所,以及台风、飓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战争、恐怖主义、公共卫生、骚乱、抢劫、盗窃等公共安全,都需要我们以世界眼光和全球站位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