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2018年,成都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今年1月再次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要建的公园城市分三个层次:一是实现以“公园形态”为基调的样貌;二是建设中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成就公园城市,真正达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成都把场景营城作为未来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可以说,公园城市就是最大的应用场景,例如全长16900公里的天府绿道,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未来场景承载空间。 在未来的公园城市中,可以结合怎样的新产品,可能诞生怎样的新场景? 5月8日,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由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36Kr、天虎科技联合承办的“面向未来的公共空间场景设计·沉浸式应用场景沙龙”于湖美术馆举行,聚焦成都建设践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围绕“以人为本、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以推动建设与疫情常态化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相适应的未来公共空间为主要目标,探讨公园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公园绿道等典型场景构建。 在本次沙龙上,嘉宾从面向场景营城的政策解读,面向未来空间的设计服务、智慧设备、数字化运营、艺术体验等领域进行了分享。 场景营城理念下的九大政策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产业促进处处长杨泉在沙龙上分享了支持应用场景落地的相关政策。 他提到,成都有三张特色名片:公园城市建设、新经济,以及社区治理。在今年三月,为持续巩固成都市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的先发优势,深化场景探索,提出了场景营城的理念,由此制定了《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以供场景、给机会为逻辑主线,将城市发展战略、公共资源和企业市场机遇进行对接融合,按照夯实场景突破基础、创新场景供给方式、厚植场景培育土壤三个维度,给新经济企业提供场景赋能,包含支持硬核技术攻关催生新场景;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新场景;汇聚关键数据赋能新场景;支持应用场景市场验证;发布城市机会清单落地应用场景;加大示范推广打造应用场景“IP”;支持新产品推广拓展应用场景;支持资本联动发掘应用场景价值;支持组建企业联盟链接应用场景生态等内容。 让居民需求建设城市的“生活实验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中意创新基地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副会长付志勇提到,他们把城市视作“生活实验室”,作为应用创新的实验室,通过“生活实验室”了解人们的需求,并与现实建立联系。 付志勇团队成员做过一项公共空间的设施,一把椅子,它可以记录坐的人数、时间,并反映在颜色变化上。这其实是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所做的记录,让观众的行为对问题提出建议——如果有很多人需要椅子,就可以再让物业进行安放。 另外,在北京某个青年人聚集的社区,付志勇团队收集了很多青年人想要分享的故事,之后,他们在社区入口处搭建了一个装置,让大家可以去倾听别人的故事,将这个社区通过听故事的方式连接起来,帮助社区实现个性化空间的改造。 这两个案例,其实解决的是如何收集公众的意见,再反映到城市建设当中,这样才能满足未来“以人为本”社区建设的模式。 付志勇所带领的清华美院研究生团队,在沙龙上分享了一个社区生活圈的智慧平台,通过社区地图连接所有服务,记录着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人流量数据、生活服务数据、商业服务数据等,为居民提供走出家门15分钟就能够到达范围内的服务。通过社区地图上的实时数据库,居民可以察看社区商业人流情况,察看等位的时间,规划自己的15分钟生活圈。 面向未来的公共空间,服务设计不仅仅是提供规划、策略,更多是将从使用者需求出发,让使用者更觉可用、有用、合意,同时,提供服务的机构也要进行内部的转变,让服务更为高效。 智慧公园是承载户外功能的机器人 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长霖认为,目前园林、公园等空间,普遍占据一座城市30%以上的用地,而那些智慧城市相对比较成熟的场景,如公安、交通等领域,尚不能覆盖到公园空间中,因此,如何把这30%的城市用地进行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就是智慧公园应该去探索、解决的事。 智慧公园最主要有两类使用人群——市民和管理者。对于市民来说,智慧公园通过公共空间提质,让市民在这里获得幸福感,得到所需基本功能的提升服务;对于管理者来说,未来的智慧公园的养护人员会越来越少,甚至是无人化养护。 李长霖介绍了他的团队已实现的一些智慧公园的场景探索。在北京西城区金融街附近,不仅有高大上的写字楼,也有很多的老社区,在这里工作的白领,居住的老年人和小孩,都很难满足各自的运动需求。 在这里建成的一座智能健身公园,由智能步道打卡桩、智能步道大屏幕、智能售卖机、智能垃圾桶、百米智能竞速跑道、智能座椅、动感单车等特色设施组合而成,为金融街范围内的居民和企业员工创造了健身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 例如,在智能健身公园里,有一排可以进行多人比赛的动感单车,单车前有一块大屏幕,市民一起骑的时候,屏幕会模拟实际路径,显示每一辆单车的位置、速度和名次等信息,让健身体验更具科技感。 在对未来生活方式的猜想上,李长霖提到,常规的公园设计元素一般是山、水等自然景观,而智慧公园的设计元素是科技设备,尽可能打造成能够承载户外空间功能的机器人,“为什么称之为机器人?”他解释道,“因为无人化和数据抓取才是未来,技术可以不断跟人产生深度互动,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公园、园林这种空间,是城市智慧的入口,人们在畅想智能家居给居家生活带来改变,科技也一样会给户外生活带来改变。” 无人车在公共空间的应用场景 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公共空间中能够扮演移动空间的角色。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营销中心经理刘荞溪展示了无人车在公共空间的应用场景。 目前,新石器已在全球率先完成L4级无人车产品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交付,在江苏常州建立了全球第一座L4级别全自动驾驶工厂,年产量一万台,主要车型有零售型,快递型,运输型,安防型。 图片来源:新石器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