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包括我本人和一些友商的设计师们,是否能够在退休之前攻克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是下一代年轻的设计师们,包括我团队的年轻设计师们,还有今天展示的计算设计实验室里面工作的例如来自哈佛大学的跨界建筑设计师,他们可能就会找到中国汽车设计审美根源和体现点。最终我们希望能和媒体、高校共同探讨中国设计师力量到底在哪。 朱军:应该要把美学和力学组起来。 俞经民:读博士是换一种方法的前进,要活出多面性。 邵景峰:刚才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我必须再次回答,这五年荣威的设计语言一直在变革和变化,我们的领导也一直在督促我前进。其实有的时候给别人提问题可能比较容易,但是找答案却不一定容易,这个过程也许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汽车的投入是巨额资金和巨量时间的投入,这个过程也是中国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今天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的全新数字律动设计语言,荣威全新的面孔出现了。明年的北京车展上,在荣威的燃油车上,可能会有大批量的全新形象出现。今天是起点,我们把起点放在跨界MPV上面,也希望我们这场设计语言的革新能够得到各位媒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不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上汽荣威的设计一直在突破和前进,如果你们想用,可以用一个“变”字,作为你们文章的标题,来形容我们荣威在本次广州车展上的展示。 记者:我想请问邵总,荣威不断地更新技术,搭载跨级别的高配置,接下来还会把无人驾驶技术、数字座舱技术等非常多的东西引入到车内、车外,关于怎么样把这些科技融入到汽车设计里面,您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邵景峰:如何把功能转化为设计语言并将它表现出来,尤其是未来高科技的功能,会涉及哪些变化?前天我们发布荣威“集智设计”理念时曾经提到过,如何来表现出高科技的成分?现在我们是隐形的,把技术隐藏在外表之下。也就是技术越向内,人性是越向外的过程。所以我们看未来的科幻影片,看到未来的交通工具,它们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越来越静谧,没有过多地体现出燃油车时代张牙舞爪的形象,反而越能让你感受到它无比强大。这跟金庸小说里面形容真正强大的英雄是一样的,其貌不扬、白衣飘飘的老者,或是看不出身份的侠士,反而可能会打败打着耳钉或刺着刺青的人物。这是一个过程,是体现力量强大的过程。 未来,我们跟车交互,不需要有太多表面的拟人或者拟物,而是需要关注那些如何跟人亲近的过程,最后在汽车设计的变化中引入很多变量。我们做未来智能座舱时,做无人驾驶汽车设计人机变革时,都会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车在移动,跟移动物体谈话的时候,什么能够引起你视觉上的舒适?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引入很多跨界的内容,比如,我们除了招聘建筑设计师,还招聘手机行业的设计师,把大量的交互设计师引入到我们内饰设计团队里面。可能是大屏交互,甚至我们预测会有无屏幕交互。无屏幕交互时代如果出现,可能我们看到的车子跟传统车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代表这个行业从业者不断探索未来汽车的形态,这个过程很有趣。我们希望通过跟设计类的媒体,或者与对设计有兴趣的朋友们进行大量地沟通和交流,共同把未来的汽车做得更加极致、更加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