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想做中国市场上第一的品牌,第一的聪明车,第一的新国潮。所以我在这里和朱军总、邵景峰总跟大家见面,我感觉到很温馨,笑容是真诚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们都有技术活,上汽集团是工程师文化,朱军总和邵景峰总的专业技术水平不用说了,刚才邵景峰总还帮我营销了MPV概念车,从技术跨界到营销。那么,我的技术含量在哪?还好有王建峰总在,我们都是从合资企业出来的,我们营销的技术含量在哪?大概三个方面: 一是用户,你的品牌在用户心里是什么性质,标签是什么?你是土一点的,是洋一点的,还是只讲销量不讲价位段的?你的客户是谁,是怎样的人群?这方面从国内到全球都是一样的。 二是你的互动怎么样?我们从智能网联到智能座舱,是无摩擦的交互,是真的跨界,是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荣威ERX5发布那天,我跟朱军总都在,我第一次看见技术流派的人没有提词器,真的做到侃侃而谈,我觉得这种无摩擦的互动,在整个品牌建设,整个用户沟通的点、线、面都要有。明年世博会在迪拜,我们是唯一代表中国参加的产品,同时能参加的都是国家最顶尖的技术。比如说高铁,高铁你可以买吗?不能。但是我们新一版的智能座舱可以,放在世博会的国家馆里,从中国第一人到上海的最高领导都要去,上汽荣威就是国家队一员,这是上汽的光荣,也是荣威的光荣。所以它不再是普通的车,虽然今天还不能秀,但我们已经把它成功打磨成智能座舱,摆脱了车原来的感觉。 三是20号我介绍的NetGreen新模式,我们的4S店发展20多年了,现在互联网的深度、广度在商超、生活广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渐进的改变不一定赶趟,我们要加快变革,提出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形象、新的体验、新的赋能和新的价值,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继续登陆探索。 听了这么多,你觉得对市场的判断乐观吗?给上汽荣威的打分是多少?我觉得市场占有率不增长的,基本是不及格的,究竟能有多少还请各位打分。谢谢你的提问。 记者:这两天荣威在新能源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补贴的退坡还是新能源的布局,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是竞争更加激烈的。能否简单谈谈明年整个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荣威会做什么准备? 朱军:我觉得电动汽车整体市场,销量受到补贴很大的影响。同时,国家也不希望九大战略新兴领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就此止步。所以电动汽车市场会有持续的政策影响,比如说电动车最初第一个商业化运营是城市公交车的电动化,现在开始引导进入城市物流的电动化和城市出行的电动化,这个是我们的基盘。我个人判断电动汽车还是有一定刚性的需求,比如说广州将来出租车新增或者老的出租车要换掉,都必须要换新能源或者电动的,物流车可能也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另外,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国内在新能源汽车跟零部件领域,特别是零部件领域积累了巨大的优势,这个优势会帮助我们。随着欧洲市场的标准更加严格,我们新能源积分在中国不值几个钱,但是到欧洲和美国很值钱,一个分甚至要高达几千欧元。所以我们出海,东方会继续亮下去,西方也会亮起来。在电动汽车领域,我们中国汽车行业不像以前的传统车,很少能进入到他们的核心地带,我们现在在电动汽车领域有优势。今年我们名爵EZS应该是达到万台的销量,有一大半在国外。名爵eHS马上也要去了,我相信也会受到同样程度的欢迎。我们知道一些电动车以前在国际市场上名气是很响的,但是目前他们在英国或者欧洲的销量不如我们的名爵EZS。所以对明年的市场判断,我认为国内加国际我们还是会有比较好的机会,特别是明年我们会有很好的产品要推给大家,我觉得荣威Ei6应该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俞经民:非常抱歉荣威Ei6没有在车展上展出,但是我们进行了图片传播,希望大家关注。针对您刚才的问题,在很多经典的管理学书上已经有了答案,就是创新曲线,这个曲线是有上下起伏的。其实不止汽车行业,在其它行业也会有类似补贴带来的变化。就像朱军总说的,补贴不仅是在物质上有连锁反映,也会带来很强的心理挑战。今年6月25日退坡后的补贴正式实施,对厂商心理层面的挑战会更大一点。各个厂家拿出的新能源车型,成本、车辆的品相、体验都要比上半年更好,但销量还是有所下滑。对于明年销量的看法,我和朱军总一样,对销量预期还是很高的,预计是今年的翻番。我们不仅要在中国销售,还要到全球范围去。我们再次呼吁所有的媒体好朋友们,你们自己和亲朋好友都要使用和体验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你一定会爱上它的。谢谢你的提问。 记者:我这个问题想问邵景峰准博士一个私人问题,您为什么要读博士?读博士是为上汽集团的设计品牌服务吗?是为了下一代的设计语言做准备吗?我在后面欣赏了邵景峰总2015年10月1日的轿车作品,将近5年之后,这个设计语言有什么样的迭代?此刻您的感受是什么?我刚才看您在台上掀开布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您的骄傲,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邵景峰:读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在一线的设计总监们很少有人读博士的,我想尝试和突破一下。有人经常说设计应该很简单,因为他觉得可以很容易了解你的设计,很容易批评你的设计、挑战你的设计,认为设计师这个职位很好做。那么反过来,汽车设计师可以做别的吗?比如说我们可以往学理化上对设计进行深一步的探索。我们并不是只会设计一些简单线条,在学理化高度,在深层次高度上,要进一步扩充学识是需要进行大量研究的。40几岁正是一个有精力的窗口期,所以这个时候我也想挑战一下。另外,开个玩笑,让中国设计类高校的老师有点压力,因为有一个在一线作战的总监,要进入你的领域里边啦! 以后有可能的话,我还可以当老师带学生,能够为中国的后续设计力量提供支持。今后,中国的设计师能够更深刻地钻研设计理论、讨论中国设计审美、搞学科建设,把属于中国的设计打造出来。很多设计师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中国式设计?体现中国式民族风格的造型在什么地方?我什么时候在马路上只要看到这车就知道是中国人设计的?”说实在话,这个问题始终是设计这门学科或者这个行业上最大的难题,我们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