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涉及汽车的投诉增长快问题多 又是一年3·15.3月14日,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19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数据显示,商品投诉中服装鞋帽最多,服务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最多,健身服务投诉同比翻两番,以健身卡为主要代表的预付款消费让消费者深受其害。 健身服务类投诉同比增200.85% 2019年,全省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6274件,解决13286件,解决率81.6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58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99件,加倍赔偿10万余元。 根据投诉性质分类,投诉涉及的主要问题中,质量问题占27.98%,售后服务问题占11.93%,虚假宣传问题占7.31%,合同问题占5.11%,价格问题占3.64%,计量问题占1.13%,安全问题占0.91%,假冒问题占0.61%,人格尊严问题占0.26%。除了这些之外,其他问题也占有很大比例,有6694件,占到了总投诉量的41.13%。 在商品类投诉中,服装、汽车及零部件、鞋、食品、通讯类产品、家具等投诉量居前。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的投诉增幅最大,同比增长60.45%。服务类投诉中,投诉量居前的是移动电话服务、美容美发服务、餐饮服务、网络接入服务、健身服务等。其中,健身服务的投诉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00.85%,由2018年的117件增加到2019年的352件。 商品种类中服装鞋帽投诉最多 2019年,服装鞋帽类投诉2344件,投诉数量总体还保持在第一位。服装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做工粗糙、标识不规范、洗涤串色缩水,面料起球、甲醛超标等。鞋类投诉主要集中在脱皮、脱线、脱胶、裂口等质量问题。 这类商品投诉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销量较大,消费者本身对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使投诉数量的绝对数字相对较高。二是有的经营者重销售轻服务,售后服务意识差,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投诉处理不积极。三是低价位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些产品往往存在质量隐患。 家用电子类产品质量、售后问题多 电子类商品投诉与上一年相比虽然下降了22.16%,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但仍然在商品类投诉中居第三位,共有1767件,占投诉总量16.87%。消费者投诉主要还是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有些商品质量不过关,质保期刚过就出问题。也有的是投诉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反映较多的是商品出现性能故障报修后,有些品牌店大欺客不履行三包、售后服务维修不及时、用劣质配件、维修效果不理想等。也有一些针对商品夸大宣传的投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商家过度宣传往往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汽车等交通工具类投诉增长较快 2019年,受理交通工具类投诉1374件,增长45.24%,其中涉及汽车及零部件投诉有783件,占交通工具投诉总量一半以上,增长了60.45%。 汽车投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销商存在欺诈行为,二手车当作新车卖;二是执行“三包”规定不到位,汽车销售后出现问题,有的经销商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各种理由搪塞推诿,尤其是在退换方面,消费者主张一般很难实现,维修技术不过硬导致汽车损坏、多次送修仍不能排除故障、配件只换不修过度保养、使用劣质配件、以伪劣配件替代原厂配件等问题比较多;三是个别品牌汽车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如发动机异响、变速箱卡滞、水箱泄漏、车辆行驶中自燃等;四是销售过程中存在强制和变相强制消费,主要集中在强制搭售保险、强制代理挂牌、加价销售、隐瞒真实信息无故不交付合格证等;五是服务费用不合理、不透明,维修保养价格不透明,在某些收费方面伸缩性很大,紧俏车型加价提车或者让消费者增加配置或购买配套产品,形成事实上的乱加价、乱收费。 食品安全仍是热点维权取证难度大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投诉案件也日益增多。2019年共受理食品类投诉1199件,同比上升52.35%。投诉内容主要表现在:不法商家利用精良包装、华美外观鱼目混珠,销售质次价高的食品;食品标识不规范、甚至涂改保质期等;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情况差、菜品分量不足、有异物、服务态度差、承诺不兑现等。同时,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情况复杂,多存在举证难、责任认定难的情形。 生活、社会服务投诉集中在商家诚信缺失 全年受理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1534件,同比上升69.5%,是投诉最多的服务类别,这类消费纠纷集中在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和摄影照片冲洗加工等消费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