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电动福建”建设,制定实施电价优惠、停车优惠、高速公路通行优惠、不限行、完善充电设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全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建立,已经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我省新能源汽车产品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别,动力电池、新能源客车等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充电桩实现了城市主城区、高速公路服务区、5A级景区全覆盖。宁德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两年排名世界第一,上汽集团宁德基地新能源汽车已下线,金龙新能源客车产销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落地。 闽台汽车产业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早在1995年,我省汽车集团就与台湾裕隆集团合资组建了东南汽车公司,成为两岸汽车产业合作的典范。闽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具有广阔前景。福建同台湾一水相隔,处在两岸融合发展前沿。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是加强车联网领域合作。发挥福建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以及通讯方面的产业优势和台湾企业在半导体、集成芯片、光电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两岸车联网产业基地。 二是加强零部件合作。台湾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有50多家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东南汽车配套。我们将积极推动福建的汽车企业与台湾企业在发动机、电气信号设备、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底盘系统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共同开拓市场。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进一步推动闽台企业、科研机构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联合研发、联合攻关,加快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系统和车载终端系统等新技术商用步伐,进一步提升闽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水平。谢谢!于伟国: 我接着回答后半个问题,惠台的政策还有没有新的?对于台生、台企有什么具体政策?惠台政策,为什么还做加法呢?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我们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永远要做加法,永远没有句号。从这个意义上讲,“31+66+42”一定会有新的加法,而且这些加法可能比已经出台的会更多,含金量更高,措施会更实,台胞的获得感会更多。 我们最近正在做一件事,我和省长以及有关同志正在听取台企、台胞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来福建比较早的台湾同胞,他们在福建生活、工作,包括子女、亲属的学习,还有什么新的需求,也包括台湾青年来闽创业还有什么新需求。我们下一轮的优惠政策会更直接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再推出新的惠台政策,欢迎台青、台企来闽。现在台胞来闽非常活跃,我简单说两个数字,一个是厦门航空近两年到台湾招乘务员,4次赴台招聘,吸引了7000多名台湾青年应聘,4批录用了312位,录用率是27∶1。再一个数字,2018年报名厦门大学的台生超过500人,比2017年增长5倍。这两个数字尽管只是一个侧面,但也恰好反映了你刚才提的台青、台生现在来大陆、来福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这样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是一家人。这方面我们的政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符合台胞、台青、台生的需求,他们的获得感也会更多更实。 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胡凯红: 最后两个提问。中新社记者: 福建正在发展数字经济,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大力发展建设数字福建有什么进一步的举措?谢谢。于伟国: 请志南同志回答。张志南: 感谢记者朋友对数字福建建设的关心。 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极具前瞻性地做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推动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来贺信,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始终遵循总书记当年确立的发展理念、目标任务,坚持“要统筹,不要多头”的原则,规划先行,科学论证,项目带动,数字福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不断显现。2018年,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第6位,信息服务应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居全国第4位,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居全国第6位,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2万亿元,占GDP近40%,增速居全国第2位。我省成为许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国家试点省份,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福建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推进“处处相连”。加快新时代宽带工程建设,加快5G商用试点,光网和4G已全面覆盖城乡,陆上行政村实现了100%通光纤,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20T。建成海峡两岸直通光缆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性能居全国前列,福州成为全国互联网核心节点、重要支点和新的数据交换口岸。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二是积极推进“物物互通”。全面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物联网络,窄带物联网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率先建成全省政务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和无线政务专网,率先实现省级政务数据中心整合,全面推进省属事业单位和设区市数据中心整合,形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政务网络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云平台,建成全国最大的应急视频会商系统,金融服务云、健康医疗云、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等一批特色云平台相继投入使用。 三是积极推进“事事网办”。全面建成全省网上办事大厅,“12345”政务服务热线覆盖所有市县。全省近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网上可办率超过90%,“马上办、掌上办”成为常态。率先推行文件证照电子化应用,基本实现群众凭身份证号码、企业凭法人代码就可以办理个人和涉企服务事项。 四是积极推进“业业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新业态,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厦门软件园、泉州芯谷等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一批省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型显示、高端智能、物联网等千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实施人工智能百项应用场景、百项示范项目的“双百工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紧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广泛应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雪亮工程等信息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我们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和数字中国建设的示范区。谢谢! 赎买林农的商品林,然后转化为生态林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