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讲,我们打好水、大气、土壤三大攻坚战,就是一手抓分子减量,也就是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一手抓分母增量,也就是不断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来扩大环境容量,进一步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还大力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生态环保工程投资工程包,近三年来,我们搞了几十个生态环保工程投资工程包,通过第三方综合治理来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污染治理“硬骨头”。我们建设了全国首个生态云平台,实现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全程监测和汇聚整合共享。 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一方面,我把我们做的工作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自己,生态文明建设永远没有句号。我们会继续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进一步把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得更好。 做好“通”“惠”“情”的文章 新华社记者: 刚才您提到,福建正在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前一段时间福建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的海峡论坛。请问,在两岸融合方面福建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安排和打算?谢谢。于伟国: 福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和3月10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福建的独特优势,积极先行先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这里我介绍三点: 一是做好“通”的文章,应通尽通。一个是“大四通”,就是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四通”要求。福建在经贸畅通方面,从1981年来大陆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福建,到今天闽台贸易额累计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在福建新设的台资项目数和实际利用台资分别居大陆第一位、第二位。同时,进口台湾商品也远远超过出口。另一个是“小四通”,就是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去年8月,已经实现了在泉州的围头向台湾金门通水。通气、通电,正在进行进一步技术论证,进一步和金门、马祖等地区的民众商量,听取意见、抓紧推进。通桥,应该说没有技术上、资金上的问题,比较有条件是厦门和金门之间的桥,民众意愿也很强烈。福建省一定会全力推进,希望能够早日通桥、通气、通电。通水还要进一步加大,希望福州和马祖之间能实现通水、通电、通气。福建多个沿海地区都可以进一步向台湾相对应的地区实现“四通”。 二是做好“惠”的文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福建全面落实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的31条惠及台胞措施和福建省去年提出的66条实施意见。今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对福建提出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之后,福建省委召开十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42条惠及台胞措施。“31+66+42”,我想还会有新的加法,不断地增加惠及台胞新措施,让台湾同胞能够更多地享受到大陆发展带来的福利、便利。我们最近正在研究对在闽台胞参加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福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福建居民怎么办社保、医保,台湾居民就怎么办,完全是一家人。 三是做好“情”的文章,深化心灵契合。福建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海峡论坛,累计吸引了十多万台湾同胞参加,海峡论坛每年举办,通过这个论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非常热络、非常活跃,而且不断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老区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福建近些年脱贫攻坚方面进展如何?如何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能少?谢谢。唐登杰: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著名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它的会址就在革命老区龙岩市。全省84个县中有70个老区县,其中原中央苏区县37个,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苏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近期,《绝命后卫师》等影视作品也都反映了当年这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宁德工作时就率先率领当地人民开启了脱贫攻坚的征程,提出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四下基层”和“坚持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扶贫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扶贫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摆脱贫困》一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书记特别关心老区苏区发展,也特别牵挂我们福建老区苏区如期奔小康问题。他多次强调,“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也孕育了革命老前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今年3月10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再次要求我们“要饮水思源,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 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打好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战,推动老区苏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步伐,确保老区苏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一个都不少。我们制定实施了《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并从财政转移支付、深化山海协作、推进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省老区苏区发展。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老区苏区为重点加大了各类政策的倾斜扶持力度。首先是基本解决了老区苏区要想富先修路的问题,实现了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同时也实现了全省乡镇通电通水通气和宽带网络入户。我们着力改善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推动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向老区苏区流动。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充分发展老区苏区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林产加工、机械装备等千亿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了老区苏区自身造血功能。我们大力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推动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各位记者朋友,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福建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110万人,已经降到2018年底的465人。我省老区苏区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百闻不如一见,关于福建的故事太精彩了,要说的话三天三夜说不完。所以我热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我们福建走一走,看一看老区苏区的新变化,亲身感受一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的精气神,也亲身体验一下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欢迎到武夷山旅游观光 美联社记者: 我们知道,福建是国家公园的十个试点之一,在国家公园管理上福建有什么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国家公园建设上有什么新进展?谢谢。张志南: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十个试点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涉及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等四个县(市、区),包含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的保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