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福建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2
摘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与阿拉伯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比如,经贸合作方面,这些年发展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与阿拉伯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比如,经贸合作方面,这些年发展得很快。福建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总额去年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59亿元,进口超过出口,达到397亿元。今年前五个月,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16%,这同福建不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投资往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双方在人文交流方面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2014年在泉州举办了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通过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倡议书等,我们也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平台,进一步推动福建与阿拉伯国家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这些合作项目都非常成功。我们将继续发挥海丝核心区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努力把每个城市都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大孵化器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福建在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三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着力点在哪里?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将如何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谢谢。于伟国:

“三创”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要求,这和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也是对福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在福建,包括创新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党委、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现在都形成了高度共识。我们的发展一定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要改变过去那种拼资源、拼要素、拼环境的粗放式发展老路,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做的是致力于营造一个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努力把每个城市都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大孵化器,这是党委政府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在这里,创新的各种要素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集约、聚集,并通过市场得到最优的配置。创新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瓶颈问题,要通过党委政府及时打通,这是我们的责任。再就是培育创新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新上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源和力气,这样企业的创新力量增强了,全社会创新的实力就会大大提高。

福建目前正在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贯通的体制机制。我们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把产学研用贯通,把“任督二脉”打通。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政府要通过政策,通过有限但必要的资金“四两拨千斤”。并且要以“用”为本,产学研最后都要落实到“用”上,不同的高校、不同的科研机构、不同的科研创新人才,都围绕在“用”的最终环节聚焦发力。凡是不利于使用、不利于人才的价值效益进一步体现和实现的问题,我们都要进行清除,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大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二是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支持。这几年,福建省政府通过设立奖励基金等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企业在上年基础上当年新增的研发投入,根据新投入的增长比例,政府再给予不同比例的奖励,鼓励企业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力量。对研发投入进行绩效指标挂钩的分段加计,不仅要看投入多少,还要看研发投入产出的绩效如何,绩效好的再进一步支持、鼓励奖励。目前,全社会的创新潮正在兴起。我个人有个不太准确的感受,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潮非常浓厚,现在创新潮就像当年创业潮一样,这个势头在福建非常明显,家家企业都在谈创新。要不要创新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怎么创新。各个企业、各个高校,科研人员都在想我的创新发力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最重要是要找准关键点,这个点找准了,创新就会有新成效、新突破。当然,创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委政府要不断地支持、培育、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企业、人才的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家都在争人才。我觉得人才关键还是要培育,关键还是在使用。如果一时争来了人才,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这个人才在你当地也不可能长久,甚至于少数人才慢慢也会不成其为人才了。所以,关键要给人才提供舞台。人才的价值,从福建来看第一位的不是待遇,而是使他的才能、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人生的价值、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现阶段创新潮中,人才的主要价值取向。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适应人才的这种新追求、新进步。我们要出台更多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让人才在八闽大地不断培育壮大、不断发挥他的价值和作用。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有“3个7、1个8”,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福建的民营企业是支撑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证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鼓励,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们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一是进一步破壁垒。就是把各种要素的获取、准入的许可、经营运行等,破除各种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显性的、隐性的各种障碍。二是进一步优服务。民营企业和各类企业同等对待、公平竞争,消除任何歧视。我们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5条措施,出台了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10条措施,进一步促技改。福建的民营企业大部分在传统产业领域,当前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省政府在前几年拿出80亿元成立技改基金的基础上,今年又拿出100亿元的技改基金,来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推动实现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朝阳产业、成为新动能。福建众多的纺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运用了新技术、新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等,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者、领头雁。这些例子在福建非常多。三是进一步减税费。今年力度更大,民营企业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他们在新时代加快发展提供了快车道,插上了新翅膀。所以,福建的民营企业和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一样,一定能够在新发展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两岸同胞的民生福祉,永远要做加法,永远没有句号

台湾联合报记者:

刚才有介绍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很快,其中充电桩的建设、新能源电池技术在世界都是领先的。台湾在汽车零部件的产业有优势。未来两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有什么样的合作?刚才书记有介绍还会有新的惠台措施,是否可以透露有哪些进一步措施,是特别针对台青或者台生吗?谢谢。于伟国:

志南同志回答前面的问题,后面的问题我来回答。张志南: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