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农业保险 离“敢保能赔”有多远(民生视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1
摘要:图为:2019年6月13日,山东临沂,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郯城县马头镇小麦高产示范田里收割小麦(无人机拍摄)。 核心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险的政策效应迅

农业保险 离“敢保能赔”有多远(民生视线)

  图为:2019年6月13日,山东临沂,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郯城县马头镇小麦高产示范田里收割小麦(无人机拍摄)。

  核心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险的政策效应迅速放大,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福利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以往的保险赔款仅能覆盖物化成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财政部等3部委联合发文宣布,3年内将有24个县试点落地,保障水平将大幅提升。

  管理部门在农险业务中的权力边界和角色定位须进一步明确,农险补贴有待精细化管理,农险经营水平亟须提升。

  李智在北京市通州区流转了1000多亩耕地种梨。今年5月,梨树刚刚挂果不久,一场冰雹砸得果子七零八落,几近绝收。树体也伤得不轻,记者去采访时,李智正忙着给受伤的枝干上药,“去年开始结果,这场大灾忒狠,明年也难有收成,后年能缓过劲儿就不错了。”

  所幸,他投保了中国人保(601319)的梨树保险,每亩保额4000元,基本能覆盖物化成本。“一周内查勘、核赔都到位了,这个险明年还保。”李智说。

  5月下旬以来,南方连续强降雨。正值夏粮开镰季节,人们也担心:因灾害天气导致的减产、绝收,农业保险能提供多少补偿?

  农险功能日益完善,全方位护航“三农”发展

  “从1982年试点至今,我国农险市场规模从最初的2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572.65亿元,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这速度在全球绝无仅有!”谈起农业保险的发展,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感慨道。

  目前中央财政支持的农险标的种类,已从2007年的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和大豆5种,扩展到2018年的粮油棉糖作物、马铃薯、森林、制种、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藏系羊、牦牛、天然橡胶等16种,农业保险可承保农作物200多种。“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国家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庹国柱说,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险的政策效应迅速放大,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福利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补偿农民损失,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每年有多少农户能像李智一样,大灾后恢复生产时有保险来帮衬呢?2018年,这个数字是6244.96万户,他们共获得农业保险赔款423.15亿元。

  2016年,农险赔款支出超过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的10%,是国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的10倍,首次出现总赔款额超过财政补贴总金额的情况。全国农险业务简单赔付率达到83%,有11个省份赔付率超过100%。赔付率最高的福建省,达到186%。

  2016年和2017年,中央财政拨付农险保费补贴资金撬动风险保障金额,分别达到138倍、156倍。

  “种田大户有能力在灾后重拾信心,恢复生产;小农户也不会因为减产、绝产彻底撂荒,外出打工。奶牛保险、蛋鸡保险等,对稳定农副产品生产、保证供应、稳定物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一家一户而言,农险是雪中送炭,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而言,农险是‘保障网’‘稳压器’。”庹国柱说。

  ——扶助农民增收,激活“农村小微金融链条”。

  河北省阜平县的红枣种植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地方财政补贴六成保费,鼓励农民给红枣种植上保险。有保险兜底,就算绝收,农民也能收回本钱。此外,枣农还可以凭保单申请贷款,很多种植大户又办起了红枣酒厂,多年没人打理的枣园热闹起来了,致富路上,枣甜酒香。

  类似的金融创新在各地层出不穷,无论是“政府+龙头企业+农户+银行+保险”模式,还是“银政保”模式,都借力保单质押、贷款人人身意外保险、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背书”,让农民申贷更顺利。

  ——支持农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大宗农作物定价机制改革。

  连续两年尝到“保险+期货”甜头的海南省白沙黎 族自治县,今年将“保险+期货”覆盖全县11个乡镇的40万亩开割橡胶。近年来,甘蔗、棉花、玉米、橡胶树等多种农作物都采取这一模式进行试点,力求推广后能实现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三方共赢,进一步解决政府放开一些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后,农户可能面临的价格风险和收入风险的问题。

  此外,为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市场风险兜底的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也在各地破土而出,保护农民利益,保驾农业市场化改革稳健推进。

  ——助力脱贫攻坚,以保险带动产业扶贫,防止因病返贫,避免大灾陷贫。

  青海省果洛藏 族自治州高寒缺氧,年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在当地,牦牛和藏系羊是牧民家庭的“命根子”,然而每到冬春时节,往往一场暴雪就让牧民白辛苦一年。安信农保在2016年推出业内首款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首个试点年度果洛州雪量远超往年,4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获赔逾3000元。

  2017年,河南兰考的一位村民因冠心病住院治疗花费9万多元,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等报销7.6万元后,中原农险“农村居民团体健康险项目”再报销9300多元,极大地减轻了个人支付压力,避免因病致贫。近年来,中原农险为兰考提供“三农保险”一揽子解决方案,保障覆盖农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保险助力脱贫的生动样板。

  “1998年洪灾过后一年多,我们到灾区调查,发现农民还住着简易帐篷,吃着白水煮菜。现在种植、养殖、农房、农机具都有保险保障,作为国家大灾救济的有力辅助,于灾后护佑百姓安稳生活,助力社会平稳运行。”庹国柱说。

  保障程度有待提升,产品费率需要“精耕细作”

  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农业保险还需要“提质增效”。

  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记者采访过的江苏种植大户李先生,从农民手里流转了1000亩水稻,算上地租,每亩每年成本1500元,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1800元,利润300元左右。

  “现在一亩地保额只有600元,遇有大灾,指望保险赔款的话,连贷款都还不上。我们不能拖欠工人工资、农民的地租,只能硬着头皮再贷款。心里确实不踏实。”他说。

  记者近年来在基层采访中,听到农民呼吁最多的就是:保额再高点儿。

  李智所在的通州区,春夏交替时经常有大风、雹灾天气。“从宋庄往南到永乐店,30公里宽,基本都在‘雹灾带’内。”人保查勘员跟记者说,因为是政策性险种,冰雹带内的果木和其他区县的果木,保险费率是一样的。“对低风险标的投保者来说,这有失公平,会影响投保积极性。”庹国柱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