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孙敬兰) 7月9日上午,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唐山十年新变化”系列之曹妃甸开发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年来曹妃甸的新变化、新成就。 十年奋进,曹妃甸脚步铿锵,积聚了明显发展优势。 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区,陆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23平方公里,占全省海域总面积的12.8%、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20.73%,自然海岸线44.57公里,港口岸线116公里,常住人口30万。 2003年3月,以通岛公路开工建设为标志,正式拉开曹妃甸开发建设序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6年),为开发建设准备阶段,完成了18公里通岛路建设;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0年),为吹沙造地和大外网建设阶段,共计填海造地210平方公里;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聚集阶段。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加上省市领导关心支持和历任班子的团结拼搏,成就了现如今曹妃甸的“五大优势”。①水深岸陡,腹地辽阔。岛前500米最深处达-36米,一条-27米水道直通黄海,常年不冻不淤,可建设40-50万吨的深水泊位,已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97个,设计吞吐能力约4.5亿吨/年。拥有工业用地116平方公里,商住用地4.2万亩。②交通便利,通达全球。已开通国内外贸易航线110条,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铁路4条、高速5条,形成较为完善的海铁联运体系。③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区域内石油储量6.9亿吨,天然气储量780亿立方米以上,年产海盐180万吨。有540平方公里的滨海湿地,100平方公里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40平方公里的龙岛,极具旅游开发价值。④产业基础较好,聚集力强。“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07亿元/年,钢铁、化工、装备、新材料等产业板块已初具规模。有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有亚洲最大碱厂—三友集团;有首钢京唐、文丰钢铁2家钢铁企业,产能1610万吨。有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职院多所高等院校,年可提供毕业生近3万人。⑤各级高度关注,支持性政策叠加。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殷切嘱托,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东峰书记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给曹妃甸12条支持政策,确定唐山“一港双城”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曹妃甸有5点定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河北与北京唯一的省级层面机构;获批国家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拥有“国开区+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优势。 新时代,曹妃甸勇于担当,创业奋进,开启新征程。 近年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以“三个努力建成”指引航向,全面落实“一港双城”战略,紧紧围绕“抓招商、上项目、促运营,增税收、聚财力、防风险”经济主线,积极构建“3+5+4”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海新城。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649亿元,增长11%;连续两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完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全省排名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2亿元,区本级公财税收增长超20%。2017年、2018年在省对31个优化开发区(县区)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比优秀档次;2019年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国219个国开区第83名,跻身全国百强;摘取了全国投资热度百强区桂冠。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依托港口,扩大开放,加快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的引领区。十年来,曹妃甸依托深水大港和海铁联运体系,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9年8月31日,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挂牌成立,作为全省唯一的沿海片区,建设发展开局良好,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043家,签约重大项目225个,总投资669.57亿,在全省四个片区名列前茅;综合保税区功能更加完善,进口整车、肉类、水果批量入关;日本、韩国外贸集装箱直航线成功开通,“1210”“9610”正式开展业务,2019年进出口额20.3亿美元、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增长37.7%。按照东峰书记提出的“把曹妃甸港建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要求,19项港口和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工程相继实施,建成11个内陆港,开通了至乌兰巴托的中欧班列,2019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71亿吨,有力推动唐山港吞吐量跻身世界前三强。全面加快3亿吨煤炭、2亿吨铁矿石、3000万吨LNG、5000万吨精品钢材、5000万吨原油、500万方木材六大港口物流贸易中心建设,成功发布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曹妃甸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累计引进山煤、同煤、金隅供应链等各类贸易企业1200余家,2019年实现港口物流贸易额2000亿元,港口利税增加30%,港口转型步入快车道。 (二)转换动能,提质增效,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支撑区。十年来,围绕聚集产业这一经济工作核心任务,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观念,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加速构建“3+5+4”现代产业体系。首钢在曹妃甸已投入近1000亿元,建成近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临港靠海项目;南堡开发区海洋化工已达到300亿元产值,投资639亿元的旭阳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生态环保部已批复;投资390亿元的新天LNG接收站及外输管线项目开工建设;北京金隅集团投入110亿元,打造现代装备和木材产业园;以6万吨中冶瑞木三元电池前驱体、三友20万吨有机硅、三孚9万吨无机硅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崛起。全省首个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唐山(曹妃甸)工业互联网”成功上线运营。建区以来,累计新注册企业1238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84家、限上贸易企业116家,累计吸引19家世界500强企业、18家央企、12家北京市属企业落户曹妃甸。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72个,总投资2311亿元;完工亿元以上项目211个,总投资952.3亿元;承接京津产业项目139个,总投资1835.7亿元,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支撑区已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