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颠覆→重构→新生,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逻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03
摘要:在中国大地上高歌猛进数 十年的工业化进程,如今 正 在开启全新的转换。 传统正在 退场,工业互 联网正走向舞台的中央。 工业互联网融合了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两种力量, 它是颠覆者,颠覆生产、颠覆营销、颠覆模式;它也是重构者,重构工厂、重构供应链

在中国大地上高歌猛进数十年的工业化进程,如今在开启全新的转换。传统正在退场,工业互联网正走向舞台的中央。 工业互联网融合了工业革命与互联网革命两种力量,它是颠覆者,颠覆生产、颠覆营销、颠覆模式;它也是重构者,重构工厂、重构供应链、重构产业生态;它更是新生者,促成企业新生、产业新生、城市新生。 这是工业的故事,事关每个工业企业的命运; 这也是城市的故事,一直以制造为傲的青岛,试图在这次革命性的转换中,突破制造业的瓶颈,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在更具雄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一目标的追逐中,同样将以“颠覆者”的姿态,塑造城市竞争的格局。 在青岛,瞄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愿景,那些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正以不同方式逐步变革自我。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座以制造为傲的城市,正在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行走在最前排的重构者。 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城市,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书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创造未来的全新传奇。

颠覆→重构→新生,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逻辑”!

颠覆者 和历次产业革命一样,工业互联网是以颠覆者的形象横空出世的。而颠覆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和发展惯性,被接受、甚至被热切地拥抱,一定是它准确击中了现实中最敏感的痛点、最深切的焦虑。 这次疫情,让原本隐身幕后的工业互联网,以另类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人们赫然发现:工业早已不是以前人们熟悉的模样。 制造的逻辑被颠覆:海尔卡奥斯平台依托接入的丰富供应链资源,可以让生产自如地跨界切换——多家企业得以迅速转产防疫用品,可以让全产业链高效协调——包括海尔在内的众多制造业企业不但顺利复工,更快速达产; 管理的模式被颠覆:火神山医院建设中,三一重工树根互联平台全程对旗下数百台设备“云监工”,实时监测设备数据以便能及时做出故障预警,降低故障停工率; 生产的方式被颠覆:在宝钢上海基地的冷轧热镀锌车间,依托不需多人值守24小时运转的“黑灯工厂”,即使在疫情期间,依然高效生产…… 这些颠覆的故事,当然远不是工业互联网的全部,但是它已经让我们看到,根本性的变化已经到来。 那个在中国大地上高歌猛进数十年的工业化进程,正在开启全新的转换。传统正在退场,工业互联网正走向舞台的中央。 这是工业的故事,事关每个工业企业的命运; 这也是城市的故事,一直以制造为傲的青岛,试图在这次革命性的转换中,突破制造业的瓶颈,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在更具雄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一目标的追逐中,同样将以“颠覆者”的姿态,塑造城市竞争的格局。

颠覆生产

深刻的革命,总是发端于现实而具体的需求。 8年前的2012年,工业巨头美国通用电气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认为工业互联网将汇聚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两大革命的进步,是数字世界和机器世界的深层次融合。“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数字分析相结合,这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时任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这样描述。 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工业界也对制造业“触网”提出了工业4.0愿景,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也在不久之后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提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变革。 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很多制造业强国,也都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工业革命的各自方案。 概念各异,但核心大致相同。人、机、物全面互联,数据驱动,高度智能,已成共识。 之所以不约而同,除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之外,制造业在全球化的新的竞争语境之下,包括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压力,则是最为现实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的生产方式,在成本和效率的控制上已经面临天花板,急需有全新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打破僵局。就像福特的流水线,颠覆了手工作坊,而用工业互联网颠覆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则是制造业最本能的需求。 生产制造的精度不依靠熟练工人的经验;每个工序之间人的衔接,由机器与机器直接“交流”替代;每一个产品和物料的状态不是靠人眼来识别,而是由机器实时读取……这些工业互联网的最初实践无不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德国西门子的工业4.0电子制造工厂,实现了产品全自动化的高效生产,依托大数据,每一件产品能实现全程可追溯。它最骄傲的声明是:产品可靠性超过99%。 青岛最早一批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也几乎是相同的诉求。双星就是其中代表。2014年前后开启“二次创业”后,为解决最头疼的产品质量问题,毅然决然选择了工业4.0工厂建设。掌舵人柴永森曾说,要解决问题,需要的不仅是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更是全新的生产观念,而工业4.0对生产流程的完全再造则恰好是一种实现方式。 在市场的倒逼、成本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工业企业开始了工业互联网的改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有超过200家工业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完成了工业互联网改造,平均成本下降20%,利润提升20%。 而且这一改造的步伐,于疫情冲击造成的产能不足的“窗口期”,在青岛工业企业中进一步提速。 即墨一家外向型的智能办公家居产品配件企业,当前就正在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来那套粗放的生产制造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次改造,就是为了抵消疫情对用工的影响,降本增效,同时提升产线精细化生产能力。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