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跟数据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却总是为人所忽视。因为数据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多数时候没有意义。然而在“智者”眼中却不同,他们在人类还没有普遍意识到数据价值的时候,就已经敏锐捕捉到了数据在未来的可能性,并很早就为此而奋斗。很多时候,对于未来的大胆想象,其实是源于对此时此刻的笃定。 科技行业里,英特尔对此是最为敏感的公司之一。 ·英特尔的另一面:数据增值的智者与先驱者 在主流舆论环境里,英特尔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半导体芯片公司,但这些年英特尔却更愿意从万物互联和数据的角度出发,去诉说数字世界的精彩。它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去助力万里长城的修复工作;它告诉我们如何利用AI、大数据去拓展精准医疗,并关爱女性如何去诊断和防治乳腺癌;它告诉我们如何跨越千里之外,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在东三省的深山老林之中救助遭遇危机的北极熊和东北虎。 而在这次新冠疫情之中,由于英特尔的产品属于必需品,因此在多个国家获得最高优先级,被允许复工生产。英特尔成都工厂,10天之内紧急交付了原本交付周期为2周的,用于呼吸机的BDW系列CPU。同时联合华大基因等业界伙伴,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战役之中,在病毒基因组分析、医学影像、远程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还是你认识的和以为的那个只有PC处理器的英特尔吗? 在跟“数据”两个字绑定起来的那一刻,“数据增值”就成为英特尔经常提起的词汇。何为数据增值? 事实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亦或是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数据一直都存在。古人结绳记事、结草为约,将一个部落、一个村庄、一个家庭、一个人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依据此判断其日常。而之所以用绳子或草就能解决数据问题,自然是因为这些都是简单的数据。 但是今天则不同,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化时代到来,大到一座城市、一个工厂、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小到我们身边的智能家居、身上的智能穿戴设备,只要联网,它们就会不停的产生数据。这些数据产生了,但是如果没有加以利用,那么它们就只是数据,而没有价值。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认为,到2023年,每年以数据中心、边缘/终端以及实时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复合增长率高达25%。尤其是中国在新基建上的投入,对于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而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海量数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计算需求增长。 英特尔要做的,就是在如此庞大的数据洪流中,利用计算优势帮助各行各业将原本无价值的数据更好的利用起来,使数据增值、产生价值,最终让人类从中受益。 那么如何让数据增值,进而变得有价值呢? 其实这个过程说起来并不难:首先通过计算产生数据,再通过计算去挖掘计算产生的有价值的数据,之后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提取、存储并进行分析,再将分析后的有价值数据传输出去供人去使用。这就是数据从产生到挖掘到最终增值的线性过程。 在这其中我们会发现,“计算”、“存储”、“再计算”、“传输”是几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而这些,正是英特尔最为擅长的领域。 ·六大技术支柱+“智能X效应”应对数据洪流爆发 2018年底,英特尔首次提出了六大技术支柱,其中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连接、存储、软件和安全。这六大技术支柱是英特尔面向数字世界,以及爆发的数据洪流所构建的技术基石。在更强大的制程、封装、架构技术上铸就更加强劲的半导体芯片,从而去应对数据洪流爆发之下算力的几何式暴增;在低时延、更稳定的连接环节拓宽数据传输的通路;在快速、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中海纳百川、容纳规模庞大的数据流;并结合软件优化以及更加安全的体系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这是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能够适应数字时代的关键所在。 而在上周,英特尔又首次提出了“智能X效应”概念。其中,X代表着智能的物,当越来越多智能的物连接起来,智能化后就成为增值平台。随之而来的就是指数级的数据量爆炸,推动业务增值和跨产业融合,并且使经济发展迈向转折点。 六大技术支柱以及“智能X效应”概念的提出,是英特尔鞭策自己,也是推动行业在数字时代前行的动力。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过去二十年到未来的五年,数据的量和质都在发生变化,从规模、形态到处理需求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会呈现三种趋势: 第一,数据量呈指数级爆发。 第二,数据形态日趋多样化。 第三,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比如,人工智能的原数据及其产生的模型并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给机器使用的,因此其数据量非常庞大。万物互联之后,机器产生的数据也在大幅度上升。这些数据远远超出网络和云端处理的能力,不可能都送到数据中心云端处理。数据在哪里产生就要靠近数据源进行处理。因此,边缘计算和实时处理的需求也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数据变革驱动的大背景之下,计算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趋势。 第一,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这使得对于智能化的需求激增。 第二,多元化的数据形态和工作负载,许多是非结构化的数据,一种架构无法满足所有需求,计算必须更加多元化。 第三,未来大量设备是在物理世界中捕捉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的,数据从云端到边缘到设备都有处理和存储的需求。因此,边缘的智能化正在全面展开。 为了应对数据快速增长、规模性爆发所带来的算力需求增长。英特尔在半导体芯片基础之上,不断探索前沿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首先,在现阶段的芯片业务上,英特尔在六大技术支柱基础上将持续推动摩尔定律演进,并且在新一轮的10nm创新产品上回归到每两年一次的制程&架构更新节奏上来。目前,英特尔在10nm制程节点上的良品率和产能大幅提升,在获得大规模算力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功耗。而面向未来,英特尔将快速过渡到更先进的7nm制程节点,并在2021年推出相应产品。 其次,英特尔在计算架构方面也在不断加速创新,全新的Xe架构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并且可以灵活分成多种微架构,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百亿亿次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训练、云服务、多媒体编辑、工作站、游戏、轻薄笔记本、便携设备等。如英特尔在2019年率先展示的研发代号为“Ponte Vecchio”的全新类别、兼具高性能和高灵活性的独立通用型GPU。它是首款基于Xe架构的通用GPU,采用了7nm制程工艺以及最新的Foveros 3D封装技术,专为HPC高性能计算建模、模拟工作负载、人工智能训练而设计。 此外,年初CES上英特尔还展示了首款基于Xe架构的独立图形显卡“DG1”。虽然都是基于Xe架构的产品,但DG1却具有极高的能效比,主要应用于游戏和内容创作内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