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位vivo员工称,“高层曾尝试过类似做法,但是他们认为还是先把手机销量做大,而后再谈生态链的事情。”这使得vivo在周边产品上的进度缓慢。同样,OPPO也做过此尝试,但仅限于充电宝、耳机以及充电器。因此,这也导致了卖OV的经销商只能卖手机,而不像华为和小米可以通过周边产品获利。 用小米的方式打小米,一直是华为应对的策略,但这次华为将手伸向了OV,不止于此,小米也在积极地学习OV的精髓。 当前,Wise财经获悉,小米已逐步提高对于经销商的返点,从5个点到7个点,在经销商们看来,这是“质的飞跃”。 雷军也在尝试改变。 他不在固执地只谈性价比,而是一直试探用户对于小米手机价格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因此,雷军选择将以前只打低端的红米品牌“拱手让出”,让卢伟冰接棒。 而小米则专注于利润空间更大,品牌溢价更高的高端产品。“Redmi是小米加红米的集合,主要用来做国际品牌,而小米将会重新打造自己的产品线。”一位小米员工对Wise财经透露。 从荣耀的打法上多少能够看到小米的影子,而从小米的打法上多少也能看到华为的影子。但它们的区别在于,华为已拥有成体系的高端旗舰机系列,但小米仍然没有一款能够在高端市场中站住脚的产品。 因此,卢伟冰带领Redmi K20系列一出场便震惊业界,拥有与小米9大体相同的配置,但价格足足便宜了500元,这使得小米再次面临竞争威胁。 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已走向平庸,即便是刚刚发布的小米新机型CC系列也并没有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虽然加了美图算法,但很多女性用户仍然是冲着美图手机去的,他们对CC系列的购买热情仍然小于购买美图系列手机。”孟阳对Wise财经说道,在他的经销渠道中,美图手机虽已停产,但对于一些库存机仍有下游商家寻求货源。“很难想象这个品牌给女性带来的冲击力。” 去年年底,美图公司联合小米公司宣布,将美图手机以及算法一并授权给小米公司使用,美图将从中获取分成。 随着小米CC系列的发布,同时带来的还有美图定制版手机,在照片算法上完全移植了美图公司的算法,但在手机造型外观上却没有沿用美图手机的外观,而是沿用了小米系列的外观造型。这也导致一些女性消费者只认美图的外观,而不认小米的外观。 美图在手机业务上的惨败依然源于头部厂商的夹击,但在目前看来,头部厂商的压力也依然庞大。华为从海外撤回国内,而小米OV则从国内加大了进击海外的需求。 04 开辟第二战场 阿涛,2014年来到泰国,在此之前,他已在手机圈里打拼了近十年,他见证了国内手机风云变幻的局势。 “在泰国也有小米的店,不过不是很多,小米主要在印尼卖得好。”相较小米最为看重的印尼市场,泰国市场则要显得冷清许多。但在小米冷清的地方却有OV的存在。 在泰国,小米的店面基本为授权加盟,形式与国内的授权体验店相差无几,而在国际布局上,小米似乎也更加看重生态链的建设。“我店开业时,买手机的的确没有买周边的多,大家还是奔着一些小玩意来的。”阿涛对Wise财经回忆,周边产品的销售的确火爆,主要以手环、移动电源为主。 同样是泰国,OV的布局比小米先行,规模也比小米庞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泰国手机市场占有率排行中,OPPO凭借22.2%的市场占有率登顶,同比增长69.8%。其次是三星、华为、vivo。 OPPO自2009年启动海外市场布局,而东南亚作为其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站,一直是OPPO发力的重点。“我的店也在做华为OV,说实话,泰国销量最好的还是OV,华为差一些,小米的机型很少。”阿涛对Wise财经补充道。 在国际市场中,华米OV四大品牌相当于出自中国的四大手机家族,而这“四大家族”所掌管的地区也不尽相同。 譬如OV在泰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小米在印度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华为则在欧洲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每个家族都在不同地区攻城略地。 据悉,华为目前也开始进军印度,其年初曾宣布要在2019年拿下10%的市场份额,同时华为还在印度投资1亿美元以用于本地生产,并在未来三年内开设1000余家门店。 而小米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依然在稳步提升,当前已经连续第七个季度位列第一。除此之外,小米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中,都进入了前五名。 Redmi总裁卢伟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海外市场仍以Redmi作为主力,虽然在印度保持第一,但还需要开拓更多国际市场,比如今年要主打欧洲市场。目前,Redmi排名第四,还要继续追赶。 而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9年Q2季度,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中,OPPO的兄弟公司一加手机以43%的市场份位居第一,一举超越小米。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格局一直在暗流涌动,不断换位。当市场脚步开始逐渐放缓,各家厂商在战略上的打法也开始趋于一致,同时也在纷纷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 8月9日,华为鸿蒙系统正式亮相,根据官方定义,这是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该系统早在2017年便开始研发,指向则为物联网。 可见,该系统是专为物联网而研发的一套系统,主要面向下一代IOT设备,但现在更多人看来,这是抵挡安卓系统的一把宝剑。 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大会上流露出了不确定的语气。“如谷歌安卓不向华为开发,我们可以随时可启用鸿蒙系统。”但随后他又解释到,华为首先仍坚持使用安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