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手机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智能汽车不是安卓手机!CES Asia唯一智能座舱论坛干货(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7
摘要:在本场会议最后的圆桌论坛上,比亚迪智能网联总工程师吴丽华、爱驰汽车智能网联总监李立安、地平线多模交互产品总经理张宏志、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副部长吴震宇、未动科技COO柳莎莎等5位智能座舱领域大

在本场会议最后的圆桌论坛上,比亚迪智能网联总工程师吴丽华、爱驰汽车智能网联总监李立安、地平线多模交互产品总经理张宏志、扬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副部长吴震宇、未动科技COO柳莎莎等5位智能座舱领域大咖同台分享了有关智能座舱未来的畅想,车东西主编孙晓寒主持了本场圆桌论坛。

智能汽车不是安卓手机!CES Asia唯一智能座舱论坛干货

▲主持人孙晓寒

对于CES Asia向车展靠拢这一说法,五位嘉宾普遍表示赞同,不过在各自的侧重点上,他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柳莎莎表示,车展的主题始终是围绕着整车展开的,而CES的焦点虽然与汽车有关,但始终都在发生变化。她表示,2018年的CES展上,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自动驾驶,到了2019年CES,智能座舱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热点,而此次CES Asia,更多与车内显示、反馈和人机交互相关的内容成了亮点。

智能汽车不是安卓手机!CES Asia唯一智能座舱论坛干货

▲未动科技COO柳莎莎

吴震宇认为,今年的CES Aisa主要展示的是智能座舱相关的主题,许多展台都有智能座舱相关的产品,而且“舱”的前缀也改变了,此前是叫驾舱,现在叫座舱,以后可能就直接叫智能舱了,这一点非常具有想象空间。

张宏志则认为,车展展示的还是汽车整体的进步,例如电动化、自动驾驶方面的特点,而此次CES Asia展则着重强调了汽车与多种科技结合的属性,是未来产品落地的方向。

李立安指出,如果说CES Asia像车展了,那么恰恰说明汽车正是一个聚集了当下所有前沿科技的产品。车展是汽车人的盛宴,所有车企都在秀整车、动力总成、底盘技术与未来车型规划;CES Asia则是汽车电子、自动驾驶方面专业人士的盛会,关注的更多是前沿的座舱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汽车电子技术。

吴丽华表示,CES是前沿技术的集中地,也是车企的指路明灯,如果说今年的CES上展出了哪些核心技术,那么这项技术在经过车厂的打磨转化之后,可能会在一两年内就出现在量产车上,这样的指导意义很多时候是车展所不具备的。

在此次CES Asia展会上,裸眼3D仪表、AR-HUD、多屏座舱的等黑科技令人侧目,但对于其中哪些是炫技,哪些是智能座舱的关键特点,以及汽车座舱的智能化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五位嘉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吴丽华更看重的是智能座舱的生态开放,在这一点上,比亚迪走的比较靠前,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开放了341个传感器与66项控制权限,这对于生态开放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吴丽华表示,比亚迪在开放方面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动作,智能座舱的生态将会变得更加完善。

智能汽车不是安卓手机!CES Asia唯一智能座舱论坛干货

▲比亚迪智能网联总工程师吴丽华

李立安则将智能座舱以是否实现了无人驾驶分为了两类:

第一类,在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车内人的主要作用不再是驾驶,而是度过一段车内的时间,从A点到B点,这种座舱具有个性化、多功能化的特点,能够为乘客提供视频会议、游戏、购物等服务。

第二类,如果无人驾驶还没有实现,那么驾驶员的主要任务还是驾驶,座舱就要为驾驶员提供信息与服务,这个时候智能座舱的关键特点很可能就是未来交互的特点。

张宏志从技术角度解读了智能座舱的关键特点:其技术发展路径与无人驾驶类似。二者都是感知、理解、规划、执行的逻辑,目前的发展阶段也十分类似,量产自动驾驶方案目前还停留在感知层面,智能座舱也才刚刚引入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在未来,二者都需要实现多传感器的融合、规划以及命令的执行。

吴震宇则表示,数据支撑才是智能座舱的根本特点,智能座舱的根本还是将数据以可感知的形式呈现给车内人员。

柳莎莎则认为,智能座舱的关键特点在于人机交互,是从被动的命令式的交互走向主动的环境感知式的交互,未来的智能座舱可以理解人的意识和情绪,从而做出交互。

就目前的汽车座舱而言,特斯拉玩极简风格,也有公司走大屏,多屏路线,未来智能座舱内部的车载屏幕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五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吴丽华指出,屏幕的大小要符合用户的需求,虽然比亚迪目前走的是大屏路线,但不会一味的追求大屏,屏幕尺寸脱离常轨会为车载系统和应用的开发者带来困难,不利于生态的开放。

李立安则表示,不论未来智能座舱变成何种形式,一定会需要一块屏幕,这块屏幕是信息化时代人机交互的入口。

智能汽车不是安卓手机!CES Asia唯一智能座舱论坛干货

▲爱驰汽车智能网联总监李立安

他对于未来车辆内部屏幕的需求做了分析,如果从感性角度来看,屏幕必然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消费者会认为这很酷炫;但如果理性地想一想,多出来的一块屏幕可能让汽车贵出5000元,这个时候用户就会思考这多出来的一块屏幕是否真的实用了。

他指出,屏幕的作用最终还是获取信息,不论屏幕是什么样,这一点不会改变。

张宏志则认为,屏幕不能一味追求多,要按照用户需求进行认真地规划,如果驾驶员的四周都是屏幕,就会有一种坐在广告机中间的感觉,信息处理效率将会降低。

他认为车载屏幕的规划应该像目前车辆内的四音区、六音区一样,不同的位置服务不同的人群,驾驶位的中控屏幕和仪表盘应该更多地为驾驶员提供辅助驾驶的信息,而副驾驶和后排的屏幕则应更多提供信息娱乐类的内容。

智能座舱真正需要的是贴心的智能化交互,现在车企已经在开始做这样的尝试,例如采用了地平线多音区方案的理想ONE。除此之外,地平线还从底层将语音和视觉结合起来,让车内的交互更加精准和智能。

吴震宇畅想了100年后车载系统人们可能会实现视觉自由,屏幕可能会朝着全息投影等方向发展。

柳莎莎对于张宏志的看法做了补充,她认为,单屏与多屏的交互其实并不重要,可以用技术让车上的屏幕做到驾驶员看哪里,哪里就亮,从而减少驾驶员的认知负荷,颇有些“精确打击”的意味。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