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瓮安县召开全县教育大会暨第35个教师节庆祝表彰会。大会印发了《瓮安县成熟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暂行)》和《瓮安县试点开展校长(院长)用人自主权办法(暂行)》两个文件,配套印发了《瓮安县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县的实施方案》和《瓮安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措施》。 近年来,瓮安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教育决策部署,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作为一刻也耽误不得的大事、作为推动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全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7.99%,持续高于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每年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6%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落实“五个聚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目标任务,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着力全县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一是聚焦“公益普惠”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确保到2020年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占比达82%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不低于55%。到2020年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以上,州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以上,县级示范幼儿园5所以上。 二是聚焦“优质均衡”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施“小学进乡镇、中学进县城”,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加快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和校际均衡发展,确保2022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三是聚焦“示范提质”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注重高中学校内涵建设,引导学校结合自身传统打造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大力支持瓮安二中2020年申创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瓮安中学2021年申创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完善高考奖励方案,吸引更多外地优质生源到瓮安就学。 四是聚焦“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瓮安职校国家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开展中高职“3+3”、五年一贯制培养,把瓮安职校办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型职业学校。 五是聚焦“优质健康”提升民办教育质量。坚持民办教育公益导向,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每年设立不低于300万元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补助生均经费等方式鼓励民办教育发展。 实施“四项改革”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排查全县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为教育事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强实力。 一是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教育行政职能,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决策空间。大力推行“管办评”分离,全面清理和规范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让教师的非教学压力真正减轻下来,让学校回归教书育人本源上来。 二是深化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针对不同岗位类型和学科领域,建立健全以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主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教学水平评价、现场说课答辩、教学业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突出育人效果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障痼疾。 三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严格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动态调剂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逐步压缩或取消非教学人员编制,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 四是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按“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二级校长、三级校长”设置校长聘用职级,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审认定一次。采取学校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选拔聘任具备“政治家+教育家”办学思维的中小学校长。 推进“三大举措”加快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 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对师德师风的执纪监督力度,对师德失范、师风败坏的“害群之马”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蓄水池工程,加强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及特(高)级教师队伍梯次建设。用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大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及中小学“一专多能型”教师、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培训指标向一线教师、乡村教师、薄弱学校倾斜。采用“一人一议一策”等方式加大专家型校长、名师的引进力度。 三是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避免教好教坏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严格落实校长职级津贴、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持续保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加大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表彰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激发教师活力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李良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