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教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3
摘要: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了高质量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应用,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正在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新型教育生态逐渐显现。高等教育方面,以

  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了高质量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应用,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正在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新型教育生态逐渐显现。高等教育方面,以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为代表的中国慕课平台快速发展,树立了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全新范式。4月9日,教育部刚刚成功举办了中国慕课大会。基础教育方面,以武汉教育云为代表的区域性服务平台,创建出一批广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名师工作室和名校网络空间,在基于教育云的教学、教研和管理创新方面做出了显着成绩;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运用5G和全息投影技术开展远程实时虚拟场景公开课,为利用新技术创新教育资源远程供给模式探索了新途径。

  三是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教育部扎实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数据共享开放,将学生学籍、学历学位、教师、机构等教育基本信息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放了9个接口,支撑24个地方的136项政务服务。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群众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明确取消中小学生转学过程中纸质版材料和学历学位证书查询收费,全力推进教育部牵头的4项堵点问题和其他涉及教育的17项堵点问题解决,解决率达到100%。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教育信息交换、教育媒体服务、学习数据分析、网上协同教研、教育决策支持等平台,为各类教育应用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服务;上海市闵行区利用大数据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长期积累的过程数据支撑学生多元综合评价,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这都是利用新技术创新教育治理模式,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案例。

  (三)两翼齐飞:教育系统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网信工作责任体系基本建立并日趋完善。各地教育部门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全部成立了网信领导小组并由一把手担任组长。教育部科技司将原信息化处更名为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北京、天津、广西、陕西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处室,统筹负责网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反观个别省份尚无行政处室统筹网信工作,究其原因还是体现在认识上的差距,亟需改进提升。此外,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坚持以培训为抓手,狠抓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持续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信工作专题培训,强化干部网络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和实践历练,切实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二是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组织制定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指南,规范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2018年批准26所高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23个。目前,全国共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硕士点31个。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中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建设学科27个,共涉及16所高校。已开设网络安全相关本科专业5个,全国布点197个,分布在161所高校。2018年新增专业点40个,较上年增长24%。支持41所高校自主设置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或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实施网络安全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7项,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支持6.38亿元。

  三是网络思政和宣传教育主阵地建设成效显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已覆盖2463所高校,中国大学生在线覆盖2105所高校、注册会员613万人,易班全国共建计划覆盖1198所高校、注册学生1245万人。各地各高校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互动性网络社区、专业性学术网站和移动性“两微一端”纷纷建立,推动建设一批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会同中央网信办每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联合团中央指导开展“全国网络安全微课征集活动”,每年组织各地各校举办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5000多场。持续举办“中国梦—行动有我活动”,展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微视频作品,弘扬正能量。

  四是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指导性文件。2018年,重点推动做好五个“首次”:一是首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在19个行业、51家单位的70个参赛系统中,教育部门户网站获得了第6名的好成绩;二是首次开展部机关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测评;三是首次开展网络安全现场检查,面向11个地区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进行深度检测,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系统排查网络安全的风险隐患;四是首次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校园周边治安综治考核,对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考核,形成常态化的监督考核体系;五是首次举办线上“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推进教育信息化”专题网络培训示范班,有效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此外,还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2018年共发现安全威胁8400多个,处置率超过90%,处置网络安全事件18起,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为20分钟。

  宝生同志将这些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为“修了六条路”:第一条路是连通城市和乡村的公平之路、第二条路是连通中央和地方的共享之路、第三条路是连通政府和群众的服务之路、第四条路是连通学校和社会的创新之路、第五条路是连通中国和世界的合作之路、第六条路是连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之路,并指出今天的中国教育在信息化的路上,已经进入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新阶段。

  去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各地迅速行动,企业积极响应,11个省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2个省市正在抓紧制定。一年来,在“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指引下,八大行动稳步推进,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2.0开局良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二、统筹看:统揽四周路,从所处发展环境中认清形势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这里,我用总书记讲的三个“因”,从事业发展、时代需求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形势。

  (一)因事而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着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核心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不断变革教育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对于教育领域而言,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项任务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总体来看,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变革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品质的内生变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构建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时而进: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