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各环节和环节中各企业的受益程度则取决于议价能力。(1)短期角度,企业可以通过含税价的维持或调整分享产业链的增量利润。议价权强的环节或企业可通过保持所销产品含税价不变,完全享有收入端降税的收益;而议价权较弱的环节或企业其含税价或出现降低,甚至其扣税价在降税后仍然维持不变。(2)中长期角度,产业链的利润逐步进行再分配,集中度高、附加值高的环节将获得超额收益。 在增值税率下调对企业盈利影响的测算过程中,我们细分了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形。其中在中性情形下,假定下游环节对上游环节拥有绝对的议价权,因此各环节含税售价均维持不变;在悲观情形下假定企业销售扣税价无法上调,且成本费用端含税价无法下降,即两端同时承压;在乐观情形下假定企业销售含税价和成本费用端扣税价均可维持不变,即可挤占两端利润。所以这三种情形下的测算结果可代表,增值税率下调对企业盈利影响的极端范围。 根据我们的测算(详见国盛建材团队5月13日发布的《》),中性假设下,减税降费政策有望直接增厚建材产业链利润8%。受益程度较大的建材子行业包括水泥、玻纤、石膏板、卫浴和建筑五金等子行业,其中卫浴和建筑五金的盈利弹性较大。防水材料行业受益程度中等。 从短期盈利改善角度:水泥、玻纤、卫浴产品、建筑五金等行业电力、人力、折旧摊销在成本费用中占比较高,因而在此次增值税率下调受益程度更大。在中性假设下,玻纤、卫浴产品、建筑五金行业营业利润率可分别提升1.0、1.3和1.0pct,但由于行业盈利水平基数的差异,短期商品混凝土、卫浴产品、建筑五金行业的盈利改善幅度有望达15%以上,弹性更大。
雨虹转债所属的防水材料行业增量利润留存能力中等。对于增量利润留存能力强的子行业,其盈利能力变化的实际情况会接近上述乐观假设下的结果,反之则接近上述悲观假设下的结果。我们基于对各个子行业上下游格局与议价能力的分析,对其留存本环节增量利润的能力进行了评分。对上游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相对集中度、本行业占上游需求比重等因素,对下游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相对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本环节留存增量利润的能力则综合了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其中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更为重要,结果如图表5、6所示。
2.需求结构有所分化,经销端有所承压,工程端仍是快车道
随着地产需求景气的下行,后端的房地产消费链条整体增速也呈现趋缓态势,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来看,装修建材、家居等下游地产后周期类企业收入端增速受到地产销售回落的影响已显现,特别是零售端的压力表现较为明显。结合2018和2019年一季报情况来看,板块内以经销零售为主导企业整体销售有所承压,收入增速有所回落,预计19年趋势仍将延续;而以工程端业务为主导企业在精装修趋势叠加地产商集中度跳增之下,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精装修落地+地产客户集中度跳升趋势下,工程端仍是快车道。大地产商集中度跳升之下,销售面积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应建材需求的增加,而同时全装修交付占比的提升将使得装饰需求的管控进一步向房地产商集中,针对地产商的工程端业务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而头部房企采取的“战略集采”的模式对建材企业竞争格局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集采模式对建材企业在品牌、资金、产品供应、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和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进入较为困难,龙头企业在品牌影响力、资金规模、产能供应、销售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品类来看,防水材料、瓷砖、建筑涂料、卫浴等建材品类被列入集采范围较为普遍,有相应工程端业务布局的龙头公司仍将持续受益;而工程端放量,也将推动行业集中度的加速提升,特别是对于此前以经销模式为主、竞争较为分散或较晚进行战略集采的品类,如瓷砖、涂料、管材、卫浴等。
3.格局向好,优质龙头优势突显、份额提升
环保成本显性化,税收社保规范化,金融约束加强,龙头企业格局向好。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营改增等政策实施,导致众多环保、税收等不规范的中小企业成本曲线抬升明显,较多中小企业因亏损和资金短缺退出了行业。而环保达标、生产管理规范和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通过控制成本、自身生产技术提高和更强的市场把控能力,在小企业承压时,实现了份额的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