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财政部已明确“谁举债谁负责”“资金跟项目走”等原则,强调项目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设施项目,优选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群众期盼、迟早要干的项目,决不能一哄而上,“萝卜快了不洗泥”。 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相关制度仍需完善。 ——继续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分配方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小燕认为,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通过调整专项债券结构如增加公路债券等方式给予必要支持。同时遏制一些地区“等靠要”做法,支持力度可实行“累退制”或根据绩效进行相应增减调整。 ——坚决杜绝资金闲置。去年年中各地出炉的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由于项目规划不合理、储备不足、进展缓慢等原因,出现地方债资金闲置问题,有些甚至闲置一年以上。 ——提高专项债市场流动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占债券市场比重为22.34%,但在二级市场成交额占比仅为4.96%。专业人士指出,未来应通过多种措施激活专项债市场流动性,以此促进政府规范举债行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提高举债资金使用效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6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