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宁德

旗下栏目: 福州 厦门 泉州 莆田 宁德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大学习|0614】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之七(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3
摘要: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宁德地委有一个老书记叫李天瑞,也是习书记很敬重的人。老书记回闽东来,习书记都交代办公室要派车接送,还虚心向他请教。后来李书记也是突发急症去世了。料理后事的时候,习书记非常难过,当即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宁德地委有一个老书记叫李天瑞,也是习书记很敬重的人。老书记回闽东来,习书记都交代办公室要派车接送,还虚心向他请教。后来李书记也是突发急症去世了。料理后事的时候,习书记非常难过,当即发了唁电,并交代我全权代表宁德地委去安排抚恤,后来还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

  他对宁德地委前任书记吕居永同志也格外尊重。他接吕书记班的时候,吕书记已经62岁,他才35岁。但是他下乡调研的时候,还会请吕书记一起去。这份现任领导对上任领导的敬重是非常难得的。

  过年过节,习书记去慰问老干部的时候,都要专门去看望老红军。有时下基层,也不忘记这方面的事。屏南县是宁德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他去调研的时候,还专门去了寿山乡东盘村。寿山非常偏僻,是野猴子出没的地方。东盘村就更偏僻了,可是他带着我们跋山涉水,一路走进那个村子,就是为了去看望一位老红军。

  采访组:您刚才谈到,习近平同志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除了对老干部的感情很深,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吗?

  林思翔:习书记的故事太多了。他千方百计考虑闽东如何摆脱贫困,说到底就是一种为民情怀。他心中牵挂群众,就是人情味的集中体现。还有,他在宁德掀起反腐风暴,清理违规建房,不是说为了抓几个“老虎”,主要还是从维护人民利益角度出发,考虑到闽东的土地本来就稀缺,良田被挤占了,人民利益就受损失。而且,他从陕北的山沟沟里面走出来,又在宁德的万千大山中感受百姓疾苦,对基层农民的情感早就融入了血液。

  习书记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和他一起共事的班子成员,或者身边工作的同志,和他谈到一些想法和要求,他都会随时记在上面,甚至包括一些要求解决的个人问题。比如有人要求工作变动啊,家里生活有什么困难啊,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他都会记在这个小笔记本里。可能当事人自己说完都没有在意,但过一段时间,他就帮助解决了。所以说,他是个行胜于言的有心人,不爱讲官话套话,或是张口闭口讲大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关爱干部群众。

  他和大家谈起话来非常平易近人,彼此什么话都可以放开讲,全是大实话,让人感觉到他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真佛只讲家常话”。我想,他的这种人情味,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他在陕北农村插队7年,生活中也承受过各种各样的磨难,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珍惜的。

  采访组:在您与习近平同志的接触交往中,有哪些亲身经历的故事吗?

  林思翔:习书记调到省里以后,对我的工作仍然非常关心支持。1996年底,我调到省科协工作。他知道了,还专门给我打电话聊过几回。有一次,我们省科协在南平市举办山区经济发展论坛,是带有务虚性质的研讨会。我想,最好能请到一位省领导参加,对会议效果能起到促进作用,与会者回去后也好贯彻。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习书记办公室,想请他到会讲话。习书记想了想,说:“好啊,我支持科协工作。”1999年3月,他就和我一起去了南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论坛办得非常成功。那时候他是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会后还专门提出,要去看一看南平灾区重建情况。因为1998年南方发生特大洪水,南平受灾很严重,过了一年,他还在牵挂这件事。就这样,我陪着他把南平的几个县看了一遍。

  看完灾区重建,他又去考察了地处南平西芹的福建林学院,为学院办了一件大好事。那个时候,福建林学院建在南平西边的大山里面。学院一直想迁到福州去,但领导层没有人敢拍板,也没有把这件事摆到议事日程上。林学院的领导来找我,说能不能请习书记来看一看,反映一下我们的困难。我就向习书记汇报了这个事。他听完,就决定马上去看看。看完以后,他跟我讲:“学院确实应该搬出来,在山沟沟里面是不行的。”不久,他当选省长,就在他手上,把林学院搬到了福州,和农业大学合并,改名为福建农林大学。

  和习书记一起共事过的同志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感到他待人非常真挚,在一起经历的很多事情都铭记于心,不管他当了多大的领导也没有忘记。2010年他回到宁德,那时他已经是国家副主席,还专门找到当时一起在宁德搭班子的老同志座谈,和大家聊得非常愉快。他回想起当年吃宁德本地小吃地瓜粉扣,还高兴地对我讲:“当初咱们做邻居,你们家里有几种菜烧得可好啦!”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那样子,和大家讲家常话,非常亲切。

  后来,我们单位先后编了两套书,我专门寄给他。本以为他收不到,可没过多久,他就让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给我打电话,说书都已经收到了,向我表示感谢。他从来没有忘记老朋友,这种为人和风格,让我们钦佩。

  采访组:除了刚才这些话题,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交往中,还有哪些方面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思翔:习书记到宁德任书记的时候,我是地委秘书长。他的办公室在我办公室楼上,宿舍在我家隔壁,两家的厨房中间仅隔着一个采光小天井。

  刚和习书记打交道时,就感觉他非常朴实,生活上也没什么讲究。吃饭就在地委食堂。穿衣服也是入乡随俗,没让大家感觉有什么与众不同。住的跟我们一样的旧房子,建筑面积大约是九十几个平米,条件差不说,还是个把西头儿的房间,太阳一西晒就会很热。他坐的车是一台很旧的老爷车,出事故大修过,经常在路上抛锚。不熟悉的人不知道,宁德虽然离福州不远,可外面的人一来就会被这里的山路吓住。刚出宁德城就是著名的飞鸾岭,山高路险,盘山路旁边就是万丈悬崖,看下去很可怕。宁德的路这么糟糕,习书记本可以配个好点的车子,可他坚持不用。

  他的办公室也是老书记用的办公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里外两个小房间,外面有一套沙发接待客人,里面就是一组老式办公桌椅。唯一的“高档”电器是一部窗式空调,转起来噪声非常大,嗡嗡作响,还时不时出点故障,闹罢工。可习书记对这些都不在意。

  习书记爱读书、爱学习,这在宁德也是出了名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在家属楼里,灯关得最迟的就是他家。有时候到了十一二点,整个院子里都黑乎乎的一片,只有他家的灯光还亮着,他还在看书。我有时到他家里去汇报工作,就看到一摞一摞的书堆在地上,走路都要绕着走。我看了看,既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也有张承志的小说,天南海北,他什么书都看。他说:“我什么书都爱看,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就是这样,白天挑担子,晚上就在小油灯下读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