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充电站扩容改造成本。普通充电站为了缓解充电高峰压力只能选择扩建,增加充电设施的数量,扩容成本较高。对于“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而言,扩容完全可以通过扩大储能系统容量的方式进行,相比之下扩容成本较低。 ►“光充储”项目建设加速 2017年10月投运,位于上海松江的充电站是全国最早投运的“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2018年国内又陆续投运至少15座“光储充”,截至目前,全国共投入运营的“光储充”充电站至少有36座,未来投运项目还将继续增加。2020年工信部又公布了一批充电桩配套光伏+储能的项目,包括北京京礼高速(北京段)光充储项目、北京京津塘高速公路五公里光储充项目、安徽濉溪公交场站13MWh光充储项目等4个项目。 ►充电桩呈快速增长趋势,“光充储”模式将成主流 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保有量迅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充电桩数量已达122万台,车桩比下降至3.13,鉴于未来新能源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以及车桩比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充电桩数量势必会大幅增长,据发改委制定的发展目标,未来中国的总体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480万个,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出行要求。 目前,“光充储”一体化已成为充电桩建设的主流方向,随着充电桩需求的扩大,“光充储”将迎来发展春天。 ►国网充电桩建设重回快车道,合资公司有望形成竞争力 4月14日,国家电网召开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除公用和专用充电桩2.5万个外,建设居住区充电桩5.3万个,全面推广居民区智能有序充电。在“新基建”加码的背景下,国网充电桩建设重回快车道,预计至2020年底国网累计建成充电桩数量17.28万台,同比增速82.3%。 国网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将有力支撑其“光充储”一体化充电桩的建设方向,国网的基建能力加上宁德时代在储能电池领域的核心优势有望形成在“光充储”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实现“光充储”充电桩的规模化投放。 ►“光充储”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储能装机需求的测算 北京丰台地区某拟建的储能充电站为参考,可以看到储能与充电桩容量的配比约为50%,储能时间约1.25个小时。 某乘用车“光充储”一体化充电站示范项目为参考,储能与充电桩容量的配比约为40%,储能时间约0.75个小时。 2019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共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公共充电桩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我们测算2024年公共充电站中“光充储”一体化充电桩配套储能空间,假设充电桩年增长50%,储能与充电桩容量配比按45%,储能时长1小时考虑。 预测2024年空间:按保守、中性、乐观三种情景,假设三种情景下“光充储”充电桩的渗透率分别为10%、20%、30%,经测算在中性情景下储能装机可达12.93GW/12.93GWh。 考虑国内充电桩 “光充储”模式从2019年开始陆续有示范项目,我们认为2020年仍为从示范到规模化应用的过渡阶段,2021年开始为大规模上量阶段,假设2020年“光充储”储能容量为0.3GWh,2021年至2024年新增储能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2%。 3.3 电网侧及“光充储”储能合计展望 储能容量测算:在不考虑其他类型电化学储能的贡献情况下,仅考虑电网侧及“光充储”储能二者之和,预计2020年新增0.83GWh,2024年新增13.58GWh。 储能投资测算:基于2020年初的中标价情况,储能电池系统约1.2元/kWh,储能电站整体投资约2元/kWh,则2020年电池系统、储能电站投资分别约10.0亿元、16.6亿元,2024年上述投资分别约163.0亿元、271.6亿元。 |